《毛泽东选集》中的一句话很值得我们现在人思考和钻研: “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

楠熙趣事 2025-10-31 07:50:04

《毛泽东选集》中的一句话很值得我们现在人思考和钻研: “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维护人际关系的本质不是讨好退让,而是从事物的对立面去完成事物的统一。 团结的对立面就是斗争,当我们没有斗争的能力时,无论如何讨好、退让都不可能获得团结。只会让人失去独立自主性和尊严,等到我们具备斗争的能力时,团结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毛主席的这句话真的是千真万确,高屋建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决定了以斗争的方式来改变这个旧的社会制度,以斗争的方式解决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生存问题,以斗争的方式换来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 毛泽东主席关于“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的论断,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以及国际形势中,充分彰显了其正确性。 在中国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是典型例证。面对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国民党右派反动派等势力的妥协、投降倾向。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团结一切抗日民族之力量,另一方面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行径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之。如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予以坚决揭露和批判,维护了统一战线,保障了抗战胜利的力量团结。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抗美援朝战争则体现了这一论断的智慧。美国侵略朝鲜,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与朝鲜人民和军队团结战斗。通过这场斗争,不仅保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维护了国家主权,也让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的团结更加巩固,在国际上彰显了中国力量,为国内建设赢得了和平环境。 从国际形势看,在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中,毛泽东主席以必要的斗争方式,求必需的团结。敦促英美放弃绥靖政策,推动了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建立与扩大。如今,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坚持原则,对损害国家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的行为坚决斗争。同时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团结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正是对这一论断的生动实践。 总之,历史实践和现实都足以证明,只有通过合理斗争,才能实现真正的团结,退让只会导致团结破裂,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0 阅读:2
楠熙趣事

楠熙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