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抗原来只是幌子?特朗普真正目的暴露,中国可能是唯一打破美计划的国家。 中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31 16:31:13

中美对抗原来只是幌子?特朗普真正目的暴露,中国可能是唯一打破美计划的国家。 中美对抗这层窗户纸戳破了看,确实更像特朗普给美国经济开的一副 “安慰剂”,看似剑指中国,实则是在给自家早已千疮百孔的经济遮丑。 从上世纪 70 年代起,美国算是把 “赚快钱” 刻进了骨子里,工厂老板们盯着东南亚、拉美的廉价劳动力眼睛发亮,一批批纺织厂、汽车零部件厂连夜搬离,留下空荡荡的厂房和失业的工人,转身扎进金融、服务这些 “轻资产” 行业里翻云覆雨。 毕竟搞金融敲敲键盘就有钱进账,比在工厂里管生产、抓质量轻松多了,谁还愿意苦哈哈做实业。 这种 “嫌贫爱富” 的产业转向,直接把美国的实体经济掏空了。1995 年的时候,美国工厂生产的东西还能占经济的 16.5%,可到了 2024 年,这比例硬生生跌到了 9.9%,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了。 制造业岗位更惨,1979 年巅峰时还有 1960 万人端着 “铁饭碗”,现在连 1240 万都凑不齐,光 2025 年就少了 3.3 万个岗位,汽车、家电这些耐用品行业的工人一批批被裁,而工厂里还空着 48 万个岗位没人能填上,不是美国人不想干,是真没那么多懂技术的工人了。 反观金融行业,倒像是吹气球一样膨胀,1987 年占 GDP 还不到 6%,2021 年直接冲到了 21.21%,超过五分之一的经济份额都靠钱生钱撑着,标普 500 指数涨了 849%,可名义 GDP 才涨 240%,这泡沫吹得有多虚,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经济结构歪成这样,麻烦自然找上门。2008 年金融危机的伤疤还没好利索,新的雷又埋上了,现在美国汽车次级贷款违约率飙升,和当年的房贷危机如出一辙,只是换了个马甲,区域银行已经开始闹资金紧张。 更头疼的是债务,2025 年美债总额突破 37 万亿美元,平均每个美国人要背 10.8 万美元,2025 财年赤字就有 1.9 万亿美元,政府只能靠借新还旧过日子,手里的钱早就不够花了。 贫富差距更是撕裂社会,最富有的 1% 家庭握了 30.8% 的财富,低收入家庭连股票都买不起,30 多年来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几乎没涨,这种内部矛盾再不转移,麻烦就大了。 特朗普喊着 “让美国再次伟大” 上台,说白了就是找个靶子转移注意力,中国刚好成了这个 “背锅侠”。他抬手就对中国加关税,2018 年打响贸易战,声称要减少逆差、带回岗位,结果呢? 对华贸易逆差从 2017 年的 3752 亿美元涨到 2022 年的 3829 亿美元,总逆差更是冲到 9184 亿美元,完全是反向操作。 关税成本最后全转嫁到美国人身上,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算过,这让 PCE 通胀涨了 0.5 个百分点,标普说企业一年多花 1.2 万亿美元,每个家庭每年多掏 1500 美元,中低收入群体最遭殃。 制造业岗位不仅没回来,4 月份加关税后反而丢了 4.2 万个,佐治亚州一家韩企电池厂因为抓移民工人,直接闹得日韩政界施压,连外资都被折腾得没心思干活。 所谓的 “脱钩”“断链” 更像是自欺欺人,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承认中国市场份额归零,AI 产业没了中国订单,泡沫眼看就要破。想搞稀土自主,结果有矿炼不了,精炼能力几乎为零,还得求中国加工,特斯拉、波音的生产线都快卡壳了。 制造业回流喊得震天响,企业真回去设厂,才发现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高得离谱,工厂成了 “烧钱炉”,盟友们也不买账,英国、日本纷纷要特权,欧盟自顾不暇,这 “盟友体系” 早松了垮。 而中国偏偏成了戳破这场戏的关键,毕竟全球只有中国有扎实的实体经济底盘。2023 年中国制造业 GDP 占 27.7%,5.36 万亿美元的规模超过美日德三国总和,占全球三分之一还多。 美国卡芯片脖子,华为昇腾、寒武纪芯片就快速迭代,美光退出中国市场,长江存储立马补位,反而逼出了自主技术生态。稀土出口一管制,美国就慌了神,大豆采购转向巴西、阿根廷,美国农民堆着存货急得跳脚,特朗普只能主动提 “大豆换关税”。 中国还在推人民币跨境结算,减持美债,在中东、非洲拓展贸易圈,一步步瓦解美元霸权的根基。 IMF 早就算过,中美彻底脱钩全球 GDP 得缩水 3%,美国损失更大。特朗普搞对抗的幌子,终究遮不住美国经济的硬伤。 而中国靠完整的产业链、持续的研发投入(2024 年研发经费 3.61 万亿元)和庞大的市场,成了唯一能打破美国 “转移矛盾、维持霸权” 计划的国家,毕竟虚的终究干不过实的,耍小聪明迟早要露馅。

0 阅读:14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