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公布第四波人事任命,朱立伦尴尬了,洪秀柱罕见喊话郑丽文 11月3日国民党第22届中评会上,郑丽文公布的第四波人事任命,看似只是桃园、台中、苗栗、竹市、南投、台北6个地方主委变动,其余全部续任,实则搅动了党内权力格局,让前主席朱立伦处境尴尬,也引得前主席洪秀柱罕见发声。 这事得从朱立伦卸任前那波“全员总辞”说起,这位自称“完成完整四年任期”的前主席,临走前拉着211名干部集体请辞,说是要给新任主席“干干净净的用人空间”,建立什么“制度化交接惯例”,明眼人都能看出这算盘打得有多精。 这211人可不是普通党工,里头既有中央12位一级主管,也包含全台22个县市党部主委,连那些在基层自费维持党部运作、手握人脉数据的核心骨干都在其中,等于直接把国民党从中央到地方的党务系统掏了个空。 朱立伦算得很清楚,郑丽文2005年才从民进党转投国民党,在党内算不上“根正苗红”,派系里没多少自己人,交接窗口期又不到10天,这么大规模的人事真空,足够让这位新主席刚上任就陷入“无兵可用”的窘境,到时候要么求着朱系人马回归,要么就得背上“撕裂党内”的骂名。 而且朱立伦的核心幕僚转头就组建了“个人办公室”,前副秘书长许玉珍、文传会主委林宽裕等人另起炉灶搞政策团队,明摆着是换种方式继续攥着权力,为日后铺路。 可朱立伦千算万算,没算到郑丽文根本不吃这一套。第四波人事任命一公布,所有人都看明白了,这哪是被动填坑,分明是主动洗牌。 名单里谢龙介、柯志恩等7位朱立伦时期的主委照样续任,这些人管着台南、高雄这些选举关键区,续任能稳住基本盘,谁也挑不出毛病。 但真正的杀招藏在变动里,桃园、台中那几个之前公开给郝龙斌站台的主委全被换掉,亲卢秀燕的嫡系直接“出局”,换上的蔡忠诚、苏柏兴都是郑丽文的铁杆支持者。 最耐人寻味的是南投县主委,直接给了洪秀柱的“子弟兵”游颢,这一手既拉了深蓝阵营,又表了路线态度,比单纯换几个人高明多了。 更让朱立伦下不来台的是郑丽文的表态,面对211人的辞职潮,她非但没慌,反而公开说“感谢前辈们暖心助力”,把朱立伦的刁难说成了“成全”,硬生生让前主席的“以退为进”变成了自己塑造改革形象的背景板。 就在这节骨眼上,78岁的洪秀柱罕见站出来喊话,一句“两岸关系没那么复杂,未来就是要谋求统一”直击要害,这话看似是给郑丽文提建议,实则是给整个国民党敲警钟。 要知道洪秀柱向来主张“九二共识、一中同表”,之前就呼吁过选后必须推动两岸政治谈判,这次公开发声,显然是看到郑丽文的人事布局里有了“深蓝路线”的影子。 郑丽文上任后前三波人事就透着端倪,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乾龙、副主席季麟连全是深蓝背景,后来又加了连战人马张荣恭、马英九团队的萧旭岑,四大副主席把关键派系都拢了过来,更明确了“反对台独”的立场。 南投给洪系人马的安排,等于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这种路线诉求,也难怪洪秀柱会主动站台,毕竟比 起朱立伦那种“亲美和中、维持现状”的模糊表态,郑丽文这波操作算是把立场亮得更清楚了。 岛内早就有理性声音说,国民党这些年跌跌撞撞,根子就是立场含糊,既想靠深蓝稳基本盘,又想拉中间选民,结果两边不讨好。 朱立伦任内虽然靠着蓝白合作在立法机构保住了优势,甚至在罢免案里守住了54席,但始终没解决路线分歧的核心问题,这次想靠“总辞”拿捏新人,反而暴露了旧派系的小家子气。 郑丽文这手“续任留核心、换血敲山头、新人掺沙子”的组合拳,看似温和,实则精准打击了派系垄断,尤其是在台中这样的地方大员地盘上插钉子,明着是为2026年“九合一”选举铺路,暗着是告诉所有人“中央说了才算”。 现在再看朱立伦的处境确实尴尬,自己留下的嫡系没被重用,想保留的影响力被稀释,连精心策划的“总辞”都成了别人的垫脚石。 而洪秀柱的喊话更像是给郑丽文的“尚方宝剑”,既肯定了她的人事方向,又逼着她把“统一”这面旗帜举得更高。 说到底,这波人事变动根本不是简单的换几个人,而是国民党内部路线之争的一次摊牌,郑丽文能不能借着这股劲把立场彻底立住,才是能不能走出困境的关键,至于朱立伦,大概只能看着自己的“政治遗产”被重新改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