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四川一女子为给哥哥还债,不惜陪伴老板24年,没想到老板后来大手一挥,

史叔温情 2025-11-08 12:58:17

1994年,四川一女子为给哥哥还债,不惜陪伴老板24年,没想到老板后来大手一挥,女子身价直接暴涨到125亿,如今更是成为海外的大老板!   2018年,海底捞在香港上市的时候,站在创始人张勇身旁的,是一位笑容温婉的中年女性,她叫杨利娟,是海底捞的首席运营官。而二十四年前,她还是个为帮哥哥还债而辍学的打工妹,月薪还不过百。   1994年,四川简阳,16岁的杨利娟站在一家小餐馆的厨房里洗着碗,手上的冻疮已经裂开了口子,那时的她,心里正盘算着这个月八十块钱的工资,该先还哪家的债。   餐馆常客张勇注意到了这个手脚麻利、眼神里透着机灵的姑娘。他刚在简阳开了家名叫海底捞的火锅店。   “来我这里干吧,我给你160。”出人意料的是,杨利娟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原来的老板对她有恩,现在离开不仗义。   这个选择,让张勇更加坚定了要挖她过来的决心。一年后,那家小餐馆关门,杨利娟才走进了海底捞。   初入海底捞,杨利娟确实是从最基础的服务员做起。但很快,她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别的服务员完成分内工作就休息,她却总是主动找事做,看到顾客带着孩子,她会主动拿来儿童椅;发现顾客感冒,她会悄悄准备一碗姜汤。这些细节,后来都成了海底捞服务精神的雏形。   “利娟,西安要开分店,你过去当店长。”有一天,张勇对她说。   那是海底捞第一次走出四川,21岁的杨利娟带着几个员工,在陌生的西安开始了创业。   客源不稳,最初的几个月异常艰难。但她没有抱怨,而是带着员工主动出击:去附近小区发传单,给等位的顾客提供免费茶点,记住熟客的生日送上祝福。渐渐地,海底捞在西安站稳了脚跟。这家分店,也成为海底捞全国扩张的第一步。   在海底捞的成长过程中,杨利娟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她从店长做到区域经理,再到公司副总经理。每一个新岗位,都是新的挑战。只有初中文化的她,开始疯狂学习管理、财务、运营……   “我不聪明,但我肯学。”这是她常说的话。   在这期间,不是没有诱惑。有竞争对手开出高价挖她,她都婉言谢绝。有人问她为什么,她说:“海底捞培养了我,张总信任我。有些东西,不是钱能衡量的。”   2012年,杨利娟全面接管海底捞的运营管理,成为公司的首席运营官。此时的海底捞,已经从四川的一家小店,发展成为拥有上百家门店的餐饮巨头。   2018年,海底捞上市,创造了餐饮界的造富神话。作为创始团队核心成员之一,杨利娟持有的4%股份,身价瞬间飙升至125亿元人民币。那个曾经为几百元债务发愁的姑娘,一跃成为亿万富豪。   媒体用“最牛服务生逆袭”来形容她,但了解她的人都知道,这绝非偶然。张勇曾说:“她值得,海底捞能走到今天,利娟功不可没。”这份价值125亿的信任,是用二十四年的忠诚、付出和不断成长换来的。   故事并没有在上市那一刻结束。2022年,在海底捞经历扩张阵痛时,杨利娟临危受命,出任CEO,推动“啄木鸟计划”,关闭效益不佳的门店,带领海底捞实现扭亏为盈。如今,她肩负起开拓海外市场的重任,将海底捞的服务理念带向更广阔的世界。   从简阳到西安,从北京到新加坡,从服务生到CEO,这条路,杨利娟走了二十八年。她的故事,不是一个简单的“报恩”故事,而是一个关于个人价值如何与企业发展共同成长的完美范本。它告诉我们:忠诚,在当今社会依然是最珍贵的品质;而持续学习、不断突破自我,才是实现人生逆袭的真正密码。   信源:华商韬略——专访海底捞CEO杨利娟:用尽今天的力气,明天就会变得更强   文|一阳 编辑|史叔

0 阅读:0
史叔温情

史叔温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