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后,武大的“魂”还在吗? 今天看到刘道玉校长离世的消息,心里突然空了一块。这位武大老校长,不是什么网红教育家,却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大学的魂”。 1980年代的武大,被他一手点燃——学分制、转专业、鼓励学生创业,这些如今看来平常的事,在当时简直是“离经叛道”。他办公室的灯常亮到深夜,学生揣着大胆的想法推门就进,他说:“大学不是流水线,要让学生自由生长。” 可现实总爱开玩笑。当年他力推的“学分制”,如今多少高校还在照猫画虎?他留下的“革新火种”,是否早已被形式主义淹没? 有人说,刘校长是“理想主义的孤勇者”。但我觉得,他更像一面镜子——照出教育的初心,也映出如今的困境。当课堂变成PPT流水线,当学生忙着刷绩点而非追真理,我们悼念他,更像在追问:那个敢打破陈规的大学精神,究竟丢在了哪里? 悼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不是流泪,而是记住他为何而战。刘校长用一生证明:教育的本质,永远是“人”的觉醒。倘若今天的教育者还能从他身上学到点什么,那一定是——真正的革新,从来不怕从“不可能”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