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24岁的韩国“体操公主”许昭英,顶着父母反对的压力,执意嫁给了中

余军侃武器 2025-11-09 18:41:27

2002年5月,24岁的韩国“体操公主”许昭英,顶着父母反对的压力,执意嫁给了中国体操冠军黄力平,尽管被韩国网友骂成“叛徒”,她依然坚定表示,不是中国人,我不嫁。 赛场灯光闪烁,一位韩国少女的优雅身姿,瞬间俘获了中国冠军的心。从1994年伯明翰世锦赛的初遇,到2002年5月的婚礼殿堂,这段跨国情缘为何顶住父母反对和韩国舆论的“叛徒”骂名?许昭英那句“不是中国人我不嫁”,究竟藏着怎样的真挚与坚持? 2002年5月,韩国体操名将许昭英和中国人黄力平的婚礼,就发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那年她24岁,正值体坛黄金期,却顶着家里长辈的反对和韩国网友的指责,毅然选择嫁给这位中国体操冠军。韩国媒体一度把她贴上“叛徒”标签,网上留言铺天盖地,说她背弃国家荣誉。可许昭英没退缩,她直言,不是中国人我不嫁。   许昭英的成长路子挺典型的韩国式家庭教育。她出生在首尔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靠工厂打工养家,日子过得紧巴巴,但对孩子管得严。家里几个兄弟姐妹,从小就定下规矩,早起背书,晚上准时睡,不许乱花一分钱。许昭英上小学那会儿,体育老师一眼看出她手臂有力,适合体操,就推荐父母让她转专业队。父母没多想,咬牙同意了。从此,她每天五点起床去训练馆,练平衡木、自由体操,一练就是十几年。韩国体坛把她封为“体操公主”,不是吹的,她拿过多项全国冠军,还代表国家队出战国际赛。 黄力平这边呢,中国体操队的骨干,专攻双杠,技术扎实。1994年伯明翰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两人第一次碰面。那是许昭英的国际大赛首秀,她在女子团体项目中表现出色,中国队黄力平则在男子双杠上争金夺银。赛场外,黄力平通过韩国队男队员牵线认识了她。两人聊起训练心得,许昭英说韩国队器械保养讲究,黄力平分享中国队的体能方法。谁知这一聊,就埋下情缘的种子。黄力平回国后,没闲着,总托人带话问她的近况。许昭英起初没当回事,她家教严,父母早叮嘱过,运动员得专注事业,感情事别早沾边。   四年过去,1998年曼谷亚运会,黄力平转任裁判,又遇上许昭英。她那时已是韩国队主力,团体赛稳拿奖牌。黄力平这次不光执裁,还主动接近,赛后请她喝咖啡,聊体操规则变化。许昭英渐渐打开话匣子,两人从赛场谈到生活。她说韩国冬天训练冷得刺骨,他讲中国南方基地的热带风光。慢慢地,通信频繁起来,黄力平寄去中国茶叶,她回赠韩国面膜。韩国队友起哄,说这俩人像老夫老妻。可好景不长,许昭英父母察觉不对劲。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工人,听说女儿跟外国人来往,气得直拍桌子,说门不当户不对,婚姻得顾家国体面。母亲也劝,体操公主嫁出去,得找个本国人稳当。 韩国舆论的压力更大。那几年,中韩关系正热络,体育交流频繁,可民间总有那么点狭隘。网友在论坛上刷屏,骂许昭英忘本,卖国求荣,说她为了一己私情丢了国家脸面。媒体报道铺天盖地,标题一个比一个刺眼。许昭英没跟他们辩,她就一运动员,平时话少,但骨子里倔。面对记者,她平静地说,不是中国人我不嫁。这话传开,反倒让黄力平更坚定。他是中国人,体操冠军出身,退役后当裁判,工作踏实。两人商量着,干脆来真的。黄力平几次去韩国见父母,带上中国特产,坐下就聊两国体操合作项目,说中韩运动员该多交流经验。父母起初铁青脸,后来见他诚恳,也软了点。 2002年5月,婚礼在北京低调办了。亲友不多,但中韩两边都到场。许昭英穿上婚纱,父母虽有疙瘩,还是来了。韩国队老队友发来贺电,说这事儿促进了两国友谊。婚后,两人定居广州,黄力平继续裁判工作,许昭英退役后学中文,进中山大学深造。她后来当上体操教练,教中国小孩儿练基本功,还组织中韩联合训练营。网友的骂声渐渐淡了,取而代之的是羡慕。有人说,这不就是体育精神的体现吗?赛场上比拼,场下交心,中韩两国通过这样的故事,拉近了老百姓的心。 说到底,这段姻缘不是浪漫小说,而是实打实的两国人民情谊。许昭英嫁过来,不是图什么荣华,她就是看中黄力平那份对体操的热爱,和对她的真心。中国体操队这些年进步大,离不开国际交流,黄力平和许昭英的结合,就像是体育桥上的小小一砖。父母反对是人之常情,韩国网友的指责也反映了那时候的民族情绪,但时间证明,真感情经得起考验。许昭英后来生了孩子,一家子在北京安家。她偶尔回韩国看父母,带上中国年货,聊聊孙子孙女的体操天赋。黄力平还在赛场边吹哨子,眼神总多看一眼女选手们的平衡木动作。

0 阅读:27

猜你喜欢

余军侃武器

余军侃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