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美日韩澳新把俄罗斯那么大的市场直接让给中国?因为说白了,这群政客还是看不

薛彤作琴 2025-11-10 15:34:32

为什么欧美日韩澳新把俄罗斯那么大的市场直接让给中国?因为说白了,这群政客还是看不起中国,认为中国吃不下这么大的市场。 先说说俄罗斯市场有多 “大块”,单是能源领域就足以让任何国家眼红。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以前欧洲国家是俄罗斯能源的主要买家,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 40% 以上的天然气都来自俄罗斯,光这一项每年的贸易额就超过 1000 亿欧元。 除了能源,俄罗斯的矿产资源也极具吸引力,镍、钯、铝等战略矿产的储量都居世界前列,这些都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原材料。 还有俄罗斯的农业市场,小麦、大豆产量丰富,以前经常出口到欧洲和东南亚,市场规模也不小。这么一块 “肥肉”,欧美日韩澳新却因为对中国的误判,一步步把它推到了中国面前。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能源合作。2022 年之后,欧洲国家因为地缘冲突开始对俄罗斯能源实施制裁,不仅减少进口量,还限制企业与俄罗斯能源公司合作。 当时欧洲政客觉得,中国就算想接盘也没这个能力 —— 一方面觉得中国的能源进口渠道已经很稳定,没必要冒风险增加俄罗斯能源的比例;另一方面觉得中国的运输能力跟不上,毕竟从俄罗斯到中国的油气管道建设需要时间,短期很难大规模输送。 可事实恰恰相反,中国不仅加快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建设,还开通了更多原油运输航线,2023 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量同比增长了 45%,原油进口量也突破了 8000 万吨,成为俄罗斯能源的最大进口国。 反观欧洲,因为失去了俄罗斯的低价能源,不少工厂被迫停产,居民取暖成本飙升,反而陷入了能源危机。 在矿产和农产品领域,欧美日韩澳新的误判同样明显。俄罗斯的镍矿主要用于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池,以前日本、韩国的车企是主要采购方,占俄罗斯镍矿出口量的 60% 以上。 2022 年后,日韩跟着欧美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减少了镍矿采购,还觉得中国车企产能有限,吃不下这么多镍矿。 可中国不仅加大了对俄罗斯镍矿的进口,还联合国内电池企业在俄罗斯投资建设镍加工基地,2024 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镍矿量同比增长了 70%,直接满足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需求。农产品方面,澳大利亚以前是俄罗斯小麦的重要出口市场,后来因为制裁停止了采购,觉得中国的小麦自给自足,不会大量进口俄罗斯小麦。 但实际上,中国不仅进口俄罗斯小麦用于食用,还将其作为饲料原料,2024 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小麦量达到了 300 万吨,创下历史新高。 更有意思的是科技和制造业领域的合作。以前欧洲的机械制造企业、日本的电子企业在俄罗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比如德国的汽车零部件、日本的家电产品在俄罗斯很受欢迎。 制裁开始后,这些企业纷纷退出俄罗斯市场,觉得中国的产品质量不如欧美日韩,俄罗斯消费者不会接受。可中国企业很快抓住机会,不仅加大了对俄罗斯的产品出口,还在俄罗斯建立了生产基地。2024 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汽车零部件同比增长了 80%,家电产品同比增长了 65%,不少中国品牌还成了俄罗斯市场的畅销品牌。 俄罗斯的手机市场以前被三星、苹果占据,现在中国的小米、传音等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 50%,彻底改变了市场格局。 这些国家的政客之所以会误判,核心还是 “看不起中国” 的心态在作祟。他们总觉得中国的产业还停留在低端制造阶段,没能力在高端领域与欧美日韩竞争;觉得中国的市场需求有限,吃不下俄罗斯这么大的能源和资源供应;还觉得中国的企业缺乏国际化运营能力,没法在俄罗斯市场长期立足。 可事实一次次打了他们的脸 —— 中国不仅有强大的制造能力,能消化俄罗斯的能源和资源;还有庞大的市场需求,能为俄罗斯提供稳定的出口渠道;更有成熟的国际化团队,能在俄罗斯市场开展长期合作。 现在,中俄贸易额已经突破了 2000 亿美元,中国成了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在能源、矿产、农产品、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合作都在不断深化。 而欧美日韩澳新不仅失去了俄罗斯市场,还因为制裁导致自身企业受损,比如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因为失去俄罗斯订单,2024 年营收下降了 15%;日本的电子企业也因为退出俄罗斯市场,失去了重要的增长极。 这些国家的政客或许现在才意识到,他们当初的误判有多严重,可再想重新进入俄罗斯市场,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因为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格局,很难被轻易打破。 说到底,欧美日韩澳新把俄罗斯市场让给中国,不是因为中国 “抢”,而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傲慢和误判。在全球化时代,看不起其他国家的发展能力,最终只会让自己失去机会,这或许是他们最该吸取的教训。 信息来源:中国海关总署:2024 年中国与俄罗斯贸易统计数据

0 阅读:0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