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宰客这条道路走不通了,比亚迪整治阿三这招太狠了!年前印度买了1000辆电动大巴,先交了50%订金拿到车壳子,后来又咬牙交了20%钱才发了电池。结果电池装好车后却还是不能用,一问才知道车被远程锁死了! 2024年底,印度德里首都辖区公交公司急着搞新能源政绩,盯上了比亚迪的电动大巴。一开始印度人算盘打得精,仗着自己是大订单,非要搞“分期交付”的特殊条款,说先付50%订金拿车壳,剩下的钱等车辆正常运营半年后再结清。他们大概以为比亚迪会像以前那些妥协的企业一样,为了订单忍气吞声,没想到这次踢到了铁板。 比亚迪当场答应了条款,可暗地里早留了后手。2024年12月,第一批车壳运到印度组装厂,印度方面见比亚迪这么“听话”,还暗自得意捡了便宜。等他们催要电池的时候,比亚迪直接拿出补充协议,要求必须再付20%款项才能发电池,否则车壳只能当摆设。印度公交公司气得跳脚,可工期卡得紧,只能咬牙凑钱,2025年1月初把第二笔款打了过去。 电池运到后,印度工人加班加点装好车,满心欢喜准备试驾,一拧钥匙半点反应没有。找来技术员排查,折腾了整整一天才发现,整车的电控系统被远程锁死了,连空调都开不了。联系比亚迪售后,对方只撂下一句话:“剩余30%款项到账,立刻解锁”。这时候印度人才反应过来,自己从头到尾都在人家的节奏里。 其实比亚迪这招可不是临时想出来的,早从2023年开始,他们就在电动商用车上普及远程管理系统,2025年9月发布的e-Bus平台3.0里提到的远程锁车、智能巡检这些功能,早就提前用到了出口车型上。 说白了,就是专门防着印度这种爱耍小聪明的合作方。毕竟这些年印度宰客的套路早就传开了,2023年小米被印度以“偷税”为名罚了48亿元,2024年OPPO也因“数据合规”问题被冻结资产,本质上都是想逼着外企让渡利益。 印度这次本想故技重施,先把车子拿到手,再用“质量问题”“审批卡壳”当借口压价,没想到比亚迪把核心控制权攥得死死的。车壳子看着是个完整的大巴,可电池管理、电机控制、甚至门窗升降的权限全在比亚迪手里,没有解锁指令,就是一堆废铁。 德里公交公司急得团团转,因为这些大巴是用来替换老旧燃油车的,延误一天就要多花几十万燃油费,还得面对民众的投诉。 印度政府想出面施压,可查遍条款愣是挑不出毛病。当初的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分期交付对应分期解锁”,只是印度人没细看后面的技术附件。他们想找替代供应商,欧洲的沃尔沃、奔驰报价比比亚迪高30%,而且交货周期要到2026年,根本救不了急。这下印度人彻底没了脾气,只能乖乖商量付款事宜。 这事儿算是给印度好好上了一课,以前他们总觉得外来企业离不开印度市场,仗着人口基数大随便拿捏。可比亚迪用实际行动证明,掌握核心技术的一方才拥有话语权。那些被锁死的大巴就像个提醒:想靠耍手段占便宜?现在得先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底气。 这波操作下来,估计其他想跟印度做生意的中国企业也会学聪明,毕竟有比亚迪这个例子在前,谁也不想再当冤大头。印度宰客的老路子,算是被这波远程锁车彻底堵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