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印度又出手了。 2025年11月10日,印度财政部决定对中国内地和香

果不其然! 印度又出手了。 2025年11月10日,印度财政部决定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亚麻织物继续征收5年反倾销税。内地每米2.36美元,香港每米1.14美元。 这场持续了整整18年的贸易拉锯战,从2008年印度首次发起调查至今,已经上演了三次“续约”戏码。印度财政部税收局那份冰冷的通报,表面上打着“维护公平贸易”的旗号,实则是一把精心打磨的贸易保护伞,牢牢罩住那些缺乏竞争力的本土企业。 看看数据就知道印度的保护主义有多严重。从1995年到2023年,印度对中国发起了336起反倾销调查,近十年就占了一半以上,去年9月单月就发起13起,这种频率在全球都堪称“冠军”。印度似乎忘了,贸易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而不是单方面筑墙。 更讽刺的是,印度本土产业在保护伞下并没有茁壮成长。以光伏产业为例,印度调查数据显示,本土产业产量虽然增长456%,但库存暴涨6807%,产能利用率仅30%,这哪是健康发展,分明是虚胖。保护主义就像麻醉药,短期止痛,长期致命。 印度商务及工业联合协会的官员倒是说了句实话:“相互依赖越大,融合程度就越高,负面情绪只是暂时的。”可惜,印度财政部门显然没听进去。他们以为加税就能保护本土企业,却不知道这只会让印度失去参与全球竞争的机会。 中国企业早就学会了在逆境中寻找出路。浙江一家纺织厂迅速转向德国、法国等欧洲市场,去年出口额反而增长20%。还有企业通过提高产品档次抵消关税影响,甚至在印度或东南亚设厂本地化生产,直接绕过贸易壁垒。 印度消费者和下游企业才是这场贸易战的最大受害者。当年印度禁止中国玩具进口,结果本土供应跟不上,市场价格暴涨,最后苦的还是老百姓。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全球化时代,贸易壁垒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印度若继续抱着过时的保护主义思维,不仅会错失中国市场的红利,还会损害自己在国际经贸领域的信誉。中国商务部也依法对印度间苯氧基苯甲醛征收反倾销税,这说明中国同样懂得运用国际规则保护自身利益。 这场持续18年的亚麻之战,表面上是贸易争端,实质上是发展理念的较量。印度选择关门保护,中国选择开门竞争,最终谁能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时间会给出答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5
百香果赏马里奥的世界

百香果赏马里奥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