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在家门口挑衅?日本潜艇战迷梦注定破灭。“在西太平洋与中国开展广泛水下作战”——日本多份军力报告中明确的这一远景设想,暴露了其妄图以潜艇为“王牌”,在中国家门口打造对华“不对称威慑”的危险野心。国际问题专家卢昊指出,日本自视在潜艇领域相对中国具备特定优势,便沉迷于潜艇战迷思,殊不知这种罔顾地缘现实与军事实力差距的图谋,终究只是镜花水月。日本为实现潜艇战野心,早已展开系统性布局。其海上自卫队潜水队群作为水下核心力量,被定位为“战略性部队”,以3000人兵力支撑起22艘潜艇的规模,通过“一击多人”轮换机制,确保随时有10艘左右处于现役部署状态,可快速投入战备任务。在装备上,日本潜艇部队正完成从“亲潮”级到最新型“大鲸”级的换装,12艘“苍龙”级与3艘“大鲸”级构成绝对主力,后者搭载斯特林AIP系统或锂离子电池,水下潜伏时间可达两周以上,再加上消声瓦覆盖、设备浮筏化等技术加持,号称“世界最安静的常规潜艇”。每艘潜艇配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搭载18型重型鱼雷和“鱼叉”反舰导弹,具备超视距打击能力,试图凭借这些装备在关键水道形成威慑。然而,日本的潜艇战妄想,从一开始就注定难以得逞。首先,地缘环境对日本极为不利。西太平洋相关海域紧邻中国近海,中方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和完善的岸基反潜体系,岸基反潜机、反潜舰艇可形成立体监控网络,日本潜艇一旦闯入,无异于进入“透明战场”,其所谓的隐蔽性将大打折扣。其次,中国海军的反潜能力早已今非昔比。随着航母编队常态化部署、新型反潜驱逐舰批量服役,以及水下监听系统的不断完善,中方已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反潜防御体系,足以对来犯潜艇形成有效遏制。更重要的是,日本高估了自身潜艇优势,却低估了中国的反制实力。日本潜艇虽在常规动力领域技术先进,但中方不仅拥有规模更大、技术更成熟的潜艇部队,更有核潜艇带来的绝对战略优势。核潜艇具备无限续航、水下航速快等特点,在制海权争夺中占据先天主动,完全有能力对日本常规潜艇形成压制。此外,中方的区域拒止能力已相当成熟,各类反舰导弹、弹道导弹可对日本潜艇基地及支援设施构成精准打击,让其“出门即暴露、作战即被歼”。日本执着于打造对华“不对称威慑”,本质上是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的表现,也是其配合美国亚太战略、试图遏制中国发展的危险投机。从恢复“大佐”旧军衔,到在台海问题上大放厥词,再到沉迷潜艇战妄想,日本近年来在军事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约束与“专守防卫”承诺。历史已经证明,任何试图在中国家门口挑衅的势力,都将付出沉重代价。日本若执意在潜艇战这条错误道路上走下去,无视中国的核心利益与军事实力,只会将自己拖入灾难深渊。中国军队有决心、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日本应摒弃冷战思维与军国主义幻想,深刻反省历史罪责,停止一切危险动作,否则终将在自导自演的潜艇战迷梦中,迎来注定破灭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