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金鸡奖开幕式最尴尬的,不是男明星穿错了礼服,也不是女明星做错了造型,而是站在C位主持的陈凯歌的儿子陈飞宇!作为一个星二代,陈飞宇第一次主持,就让蓝羽和戴小楠做陪衬,可见陈凯歌在娱乐圈的地位!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如果你昨晚刷到金鸡奖开幕式直播,估计也会像不少网友一样,忍不住屏幕前“皱眉头”。 大家讨论最多的,不是红毯谁穿得最美,也不是哪部电影呼声最高,而是陈飞宇——这位刚入行没几年的导演之子,出人意料地站在了主持台最中间的位置。 细心的观众都发现了,专业主持蓝羽和戴小楠反成了配角。这事儿一夜之间成了热搜,背后的问题,真的只是舞台站位那么简单吗? 其实,这样的“星二代主C”,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国内大型文娱场合。只不过,这次金鸡奖把问题摆到了明面上。 要说陈飞宇,很多人也许对他作品没什么印象,但提起他父亲陈凯歌,那可是中国电影圈的“大山”。 父辈的地位,直接让后辈获得了别人拼十年都拿不到的机会。你说是巧合?还是圈子的“默契”?恐怕不用多说,明眼人都懂。 很多网友怀念八九十年代的金鸡百花奖,那时的奖项分量十足。老百姓看电影、评演员,靠的是作品本身。 评奖的标准简单直接:谁的表演能感动观众,谁的电影能引发共鸣。那时候获奖的演员,走在大街上都能被路人围住称赞。奖项背后,是专业的肯定,也是观众的认可。 但现在呢?不少人发现,金鸡奖的入围名单一出,甚至有好些电影自己压根没听过,演员的名字也陌生得很。 有的作品上映票房平平,口碑也一般,却能轻松进名单。有网友半开玩笑地说:“现在电影奖更像圈内聚会,真实水平成了次要,谁背后有人谁就占先机。” 以昨晚为例,蓝羽、戴小楠都是有分量的主持人,经验丰富,能力有口皆碑。但到了金鸡奖,主位却交到刚出道不久、主持经验寥寥的陈飞宇手里。 现场效果如何,大家一看便知。不是陈飞宇个人能力不行,而是整个舞台安排,已经让“实力不如背景重要”成为了潜规则。 这样的场面,对于那些十年如一日专注演戏的演员、努力磨练主持功底的新人来说,未免太不公平。 其实,娱乐圈的“资源壁垒”早已根深蒂固。星二代、流量明星仗着背后的资本和人脉,拿资源、上节目、接大戏,仿佛一切顺理成章。 反观那些真正有实力、肯下苦功的演员,能入围、能获奖的机会却越来越渺茫。奖项的公信力被稀释,观众渐渐失去兴趣。毕竟,大家都喜欢真实和公平,而不是被资本操控的“剧本”。 如果这种风气蔓延下去,行业本身也会受到损害。奖项的初衷,是鼓励艺术创新、表彰优秀人才。 可如果大奖变成了“资源比拼”,真正有实力的创作者被挤出主舞台,观众的信任一旦流失,金鸡奖还能剩下多少影响力? 当然,谁都知道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本就存在,但一个健康的行业,总不能让一切都被圈子和资本操纵。资源可以是加分项,但真正站上领奖台、坐到主持台C位的,理应是最有能力、最有实力的人。这才是让行业良性发展、让观众持续关注的关键。 金鸡奖如果还想回到当年那种让全社会讨论、让观众自豪的地位,就必须直面当下的问题。评奖标准该怎么立?主办方该如何选人?这些都需要反思和调整。 不能让“谁的背景硬、谁的资源多”成为唯一的通行证,更不能让专业被当作“陪衬”。奖项要为艺术服务,而不是为资本背书。 观众的审美和共情能力不会骗人。一时的流量、一次的C位,也许能带来短暂关注,但作品与实力才是长久立足的根本。希望金鸡奖能真正回归初心,让每一个站上舞台的人都能心安理得地收获掌声。 你怎么看昨晚金鸡奖的主持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