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公然表示:只有当美国用过的且过时的芯片才可以卖给中国,

且听楚楚说 2025-11-15 14:40:53

贝森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公然表示:只有当美国用过的且过时的芯片才可以卖给中国,其他任何高端芯片都不能给中国!   贝森特还拿英伟达的Blackwell芯片开刀,称这是美国的“宝贝”,绝不松口,只有等到技术换代、这些芯片在美国市场变成二三线产品后,才可能卖给中国。   甚至还阴阳怪气地说,中国迟早会对这种芯片“上瘾”,离不开美国技术,这样的说法,放在外交舞台上,简直是公开羞辱。   其实,这套芯片“阶梯管控”的套路,美国人已经玩了很多年,早在拜登执政时期,美国就对高端芯片出口中国设置重重障碍。   特朗普二度上台后,管制措施不减反增,尤其盯紧AI芯片领域,贝森特的做法其实就是把“技术优先权”玩到极致,先进的东西只给自己用,等过时淘汰再考虑卖给竞争对手。   芯片“时间差战略”就是这样:美国企业在本土率先用上最新一代芯片,等12到24个月后,原本的顶流芯片升级成下一代产品,旧款就可以低价倾销到全球市场,尤其是中国。   美国政治精英始终把中国当成消费“剩余价值”的对象,而不是平等竞争的伙伴。这种思路,背后就是冷战思维的延续,本质上是想牢牢掌控全球科技高地。   英伟达的H20芯片,就是典型的“施舍版”产品,它是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阉割版AI芯片,算力比H100缩水近70%,内存带宽也砍掉一半。   对外说法是“合法合规”,实际上就是把先进技术牢牢锁死在美国自己手里,更讽刺的是,即便性能缩水,售价却并不便宜,甚至利润空间比高端产品还高。   这就是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不怕,行动上却处处设限,中国芯片专家也毫不客气地指出,这种说法极其傲慢,也极其虚伪。   美国芯片管制的现实,就是要把中国牢牢挡在高端技术门外,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进一步升级出口限制,哪怕芯片里只有极小部分美国技术,也能被“长臂管辖”。   说到底这是一种变相的科技霸权,美国始终把全球市场当作自己的“试验田”,先进的东西自己用,剩下的才考虑分给别人。   尤其是对中国,政策核心就是“精准打击”,只要有可能影响美国优势的东西,统统卡死。   但现实往往比想象复杂,美国的芯片管控,并没有让中国倒下,反而逼出了更强的自主创新动力。   今年,中国芯片产业投资首次突破1.2万亿元,研发投入节节攀升,自主设计、自主生产、自主封测的全产业链布局正在加速推进。   国产替代速度远超外界想象,截至11月,中国自主芯片自给率已经达到58%,比去年底提升了12个百分点,而且将来自给率只会越来越高。   不仅如此,国内头部企业也在不断攻坚克难,阿里平头哥的PPU芯片,在部分AI算力指标上已经可以媲美英伟达H20。   华为昇腾系列,在多项关键性能上也直追国际一线产品,过去被视为“技术洼地”的高端芯片,如今正成为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   而美国企业自己,却并没有从中获益,以英伟达为例,中国市场份额曾高达95%,如今已经跌到不到20%,高端芯片大量积压在仓库里。   英特尔CEO更是直言不讳:如果中国市场继续受限,俄亥俄州的芯片工厂扩建计划很可能就要泡汤,美国芯片企业失去了最重要的单一市场,创新动力和研发投入都受到拖累。   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远不是华尔街精英们算盘打得清楚的,美国的“卡脖子”策略,让本国企业承受巨大损失,却给中国的自主研发腾出了空间。   中国官方的回应也非常坚决。外交部和商务部多次强调,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技术附庸”,坚决反对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推行科技霸权和贸易保护主义。   全球芯片产业链是高度协同的,美国一味“卡脖子”,最终受损的不止中国,还包括整个行业生态。   贝森特的言论,某种程度上把美国精英的技术优越感暴露得淋漓尽致。他们始终把中国定位在技术食物链的末端,永远只能用“二手货”“翻新货”。   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技术封锁和打压并不能阻止一个国家的进步,反而会激发更强的自主创新动力。   当年日本、韩国、甚至欧洲都曾在高科技领域被美国卡过脖子,如今都在各自领域有了自己的发言权。 越来越多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投资机构正在合力攻关,目标就是要彻底打破技术封锁,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回头看贝森特的“芯片恩赐论”,那种居高临下的冷战思维,注定无法适应全球科技发展的潮流。   科技进步和全球合作才是大势所趋,单边主义和技术霸权只会让美国自己陷入孤立。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打压遏制没有出路,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等到中国真正实现高端芯片的自主可控,贝森特们的傲慢和偏见,终将成为历史的注脚。全球科技格局,也必将在变革中迎来新的平衡。   参考信源: 美国被曝考虑限制软件驱动产品对华出口,贝森特回应 2025-10-23 观察者网

0 阅读:231
且听楚楚说

且听楚楚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