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近日高调宣布,美国不会再向乌克兰继续提供直接资金支持,这一决定让外界一时议论纷纷。 许多人可能没看明白,美国在乌克兰身上花出去的3500亿美元,真就打了水漂吗?北约成了新“账单”接收人,大家都想知道,这是不是美国给欧洲出的难题?原因也简单,美国财政的压力摆在那,国内矛盾叠加通胀问题,再给钱就连自家选民都扛不住了。 这不是第一次美欧在援乌立场上出现分歧。前两年美国还在联合各方为乌克兰修桥造路,各种援助方案大手一挥,每次会议都像变魔术,但这回,美国财政部长直接把话挑明,另一边白宫对选民不得不顾。三年援助,政治红利吃得差不多,是不是该有人接棒? 乌克兰也不是没准备过,但习惯了美金支持,军事补给和后勤系统几乎都靠美国牵头。突然转向北约,能接得住吗?德国、法国、意大利表态很含糊,财政支出都紧着,疫情刚过,谁还真想为乌克兰全兜底? 有人说,欧洲会站出来“兄弟义气”,可按这局势,是相互推诿的风险大,还是欧洲一鼓作气的可能大?看不懂。美国其实早就想摆脱这个烫手山芋,甩锅方式很直接,把账单分出去,自己退到后排。 再想想,乌克兰对美国真的还有价值吗?泽连斯基当初信心满满,西方保护伞似乎天衣无缝。但现在没有了美国的底气,俄罗斯压力根本没减,乌克兰议价能力一天比一天薄弱。主动权一旦不握在手里,“谈判桌”本身都成问题。 有人替乌克兰“感同身受”,觉得美国无情。可这世界本来就没无条件的同盟,帮与不帮,最后还是看利益。美国经过三年援助,选民不满,经济压力又大,北约机制算是个折中办法,但不排除美欧矛盾因此激化。 你说欧洲没选择吗?但法德本就有自己的算盘。对美国的依赖过头,结果就得被动背锅。欧洲人自己也有经济危机,谁来填补缺口?加税?削福利?没人乐意。 对乌克兰来说,局势难了。凭什么还是美国兜底?凭什么欧洲非得上?道理在乌克兰这边,可现实一点情面都不给。在国际关系里,利益和算计比什么都真。不依靠自己,怎么行? 换个角度,中国做得就比较沉稳。坚持自主发展,不把安全寄托别人。靠谁都靠不过自己。这么多年事实摆在那,靠大国给你兜底,最后摔疼的反而是自己。喊口号容易,真出事没几个能帮得上。 “断供”本质上不是美乌单方面的变化,这是一场牵动整个欧洲格局的棋局。谁也不想当接盘侠,谁又敢完全置身事外?欧洲联盟到底会不会为了乌克兰咬咬牙坚持到底,也许只是表面一致。 美欧盟友关系没扛过现实压力,嘴上说着一致,心里却各自打算盘。现在看来,三年前的承诺和现在的态度,两张完全不同的脸,反转也够快。美国冷酷?欧洲推诿?谁有责任?到底是谁的错? 说到底,乌克兰的困境哪只是国家悲剧,多半也是大国之间利益纠缠的无奈产品。指望外援还是指望自己?这个问题换了谁都会犹豫。 也许这一局,接下来还会反转,但谁知道呢?你觉得美国是舍弃,还是短暂试探?欧洲真能接住这个烫山芋? 你要是觉得这事有啥想法,不妨留言聊聊,是不是有点看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