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课“带感”起来,儿童探索才真正“有感” 当儿童探索馆的科学课被玩得很“

特级钱守旺云 2025-11-16 10:09:56

当科学课“带感”起来,儿童探索才真正“有感” 当儿童探索馆的科学课被玩得很“带感”,10万人次沉浸式打卡的研学热潮,不仅是一场教育创新的生动实践,更折射出儿童教育从“知识灌输”到“体验赋能”的深刻变革。 在这家儿童探索馆里,科学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公式,而是“十万张废纸造的‘脏脏屋’”里的创造力狂欢,是“假如你被抛到月球上,用尿袋制氧”的脑洞挑战,是艺术与科学交融的“光的探索”。这种“带感”的科学课,本质是让儿童以“游戏者”而非“学习者”的身份,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科学的温度、感知探索的乐趣。 项目式学习的别开生面,让“知识习得”变成“问题解决”。当孩子们为“如何在月球生存”设计方案,他们不是在背记航天知识,而是在“自主探究、团队协作”中,把天文学、化学、工程学的知识转化为生存智慧;当他们用废纸搭建“脏脏屋”,环保理念便不再是口号,而是亲手创造的视觉震撼与思维突破。这种学习,是“做中学”的具象化,更是“好奇心驱动”的深度学习,让孩子在“迷”上探索的过程中,自然生长出探究力、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儿童探索馆的研学热潮,也为教育者提供了重要启示:真正的儿童教育,要站在儿童的视角重构“学习场景”。孩子们需要的不是“我教你学”的单向输出,而是“我玩我创”的互动场域——就像在“光的探索”里,他们可以“用耳朵听光、用鼻子闻光”,这种打破学科边界的体验,恰恰契合了儿童“整体感知世界”的认知特点。 从50多个国家的探索案例中寻找灵感,在“脏脏屋”“月球生存”等项目里持续创新,这家探索馆的实践证明:当教育者愿意放下“权威”,以“玩伴”的姿态和孩子一起“玩科学”,教育便能回归“点燃好奇、唤醒潜能”的本质。10万人次的打卡,是市场对这种教育创新的投票,更是儿童对“有趣且有意义”学习的渴望。 当科学课越来越“带感”,儿童的探索才能越来越“有感”——在体验中建构知识,在创造中发展能力,在好奇中拥抱世界。这或许就是儿童探索馆研学热潮背后,最值得教育界深思的价值内核。

0 阅读:0
特级钱守旺云

特级钱守旺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