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那么小一个国家,为什么敢起灭亡中国的念头? 戴旭说得很明白:日本虽然面积小,但是其军国主义正是抓住我们积弱麻木的这个时机,像毒蛇般发起致命一击!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国之大,不在疆域之广,而在精神之立。 一直以来,日本就没少打咱们的主意,对我们的领土觊觎不已。早在明朝,日本的倭寇就靠着小船在东南沿海抢粮抢钱,那时候他们就摸清了中原的富庶。 到 1592 年,丰臣秀吉更是直接派二十多万兵打朝鲜,扬言要 “直捣大明,迁都北京”,虽然最后被明朝军队打回去了,但这贼心算是扎了根,此后几百年就没断过对大陆的念想。 在清朝的时候,日本那地方还没咱们一个省大,人口也没咱们多,可历史上就是一门心思想要吞并中国。 这背后首先是日本骨子里的扩张野心,明治维新刚一开始,明治天皇就在《御笔信》里喊着 “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把侵略中国和朝鲜当成了基本国策,后来掌权的山县有朋还搞出个 “利益线” 理论,把朝鲜和中国都划成了和他们本土一样重要的区域,美其名曰要保护这些地方,其实就是想抢过来。 更关键的是,日本借着明治维新攒够了底气。他们学西方搞工业、建军队,把国家财政收入的 60% 都砸进了军费,明治天皇自己节衣缩食每年捐三十万,文武百官跟着捐俸禄,全国凑钱造军舰。 反观咱们清朝,1890 年北洋舰队还号称 “亚洲第一”,可之后就没再添过新舰,慈禧太后把海军经费拿去修颐和园过六十大寿,等到甲午战争前,日本海军总吨位已经涨到 72000 吨,超过了北洋水师的 36708 吨,船上的速射炮一分钟能发 10 发炮弹,比咱们的老式火炮威力大多了。 更阴的是,日本早就派了大批间谍潜入中国,把北洋军舰的航速、军港地形都摸得一清二楚,连村庄水井都标在了军用地图上,这哪是准备打仗,分明是早就把咱们当成了囊中之物。 而当时的中国,正好掉进了积弱麻木的坑里。晚清政治腐败透顶,八旗兵和绿营兵养尊处优,打仗时一触即溃,曾国藩练湘军、李鸿章办淮军虽然暂时救了急,却把军权落到了地方手里,到后来东南各省都敢跳过中央和外国签 “东南互保”,清廷早就指挥不动了。 甲午战败后赔了日本 2.3 亿两白银,这笔钱相当于日本当时 4 年的财政收入,他们拿着钱立马扩军,陆军新增好几个师团,海军更成了亚洲霸主,等于咱们亲手给豺狼喂了肉。 辛亥革命后也没好到哪去,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直系、皖系、奉系打得你死我活,全国像样的统一军队都没有,士兵手里的汉阳造根本抵不过日军的三八大盖,老百姓被战乱折腾得麻木不堪,国家意识淡得很,这不正好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日本本身就是个资源匮乏的小岛,煤铁石油样样缺,眼看中国东北有 2.23 亿吨煤、1100 万吨铁等着挖,还有 1.2 亿吨粮食可抢,早就红了眼。 九一八事变后,他们立马成立 “满铁”“满炭” 等 200 多个会社,霸占了东北全部重要矿山,1943 年东北产的 2500 万吨煤里,1700 多万吨都被拉回日本炼军舰大炮,还圈了 3.9 亿亩土地,是日本本土耕地的 3.7 倍。 更狠的是搞 “以战养战”,从东北掠夺的资源反过来造武器打中国,把东北变成了侵略全中国的军事基地,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让他们的野心越来越大。 西方列强的纵容也给了日本壮胆,八国联军侵华时日本派兵最多,《辛丑条约》里分了不少好处,后来一战时欧洲列强自顾不暇,日本趁机占了山东,抛出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列强也没真管。 尝到甜头的日本越来越嚣张,从旅顺大屠杀杀了两万平民,到全面侵华时的烧杀抢掠,一步步踩着脸试探,发现中国确实没力气反抗,自然就敢冒出灭亡中国的念头。 这不,最近日本那边又有点不安分,其实看看历史就知道,这野心从来没真正压下去过。说到底,不是日本胆子大,是当时的中国太弱,精神散了,疆域再广也挡不住豺狼,这就是最痛的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