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会大楼大厅,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猛地拍向质询台,实木桌面发出沉闷的巨响,震得话筒都跳了一下! 这不是演戏,是真火了。就在几秒钟前,首相高市早苗刚说出那句“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整个议事厅瞬间炸锅。野田站起来连珠炮般质问:“你知不知道这句话等于把自卫队绑上台海战车?这是要让日本重回战争国家吗?”——要知道,自1947年和平宪法实施以来,历届内阁对“集体自卫权”的表述都像走钢丝,唯恐踩线。高市这一句,直接撕开了战后政治最敏感的封条。 更让人错愕的是她的回避姿态。面对满场嘘声,她不解释、不澄清,反而突然转向防卫预算:“本财年就要实现防卫费占GDP 2%的目标。”这话一出,抗议声更大了。在野党议员纷纷举起写有“黑金内阁”“民意无视”的牌子,有人直接点名:你任命的7名副大臣和政务官,个个卷入“安倍派”政治献金丑闻,共同社最新民调显示70.2%民众反对这种人事安排,你却说“他们已履行说明责任”?这哪是执政,分明是敷衍。 一个明显的问题是:高市内阁根本不是靠多数席位上台的。参众两院都没过半,“双少数”格局下,任何法案都需在野党点头。可她不去寻求共识,反而在台海、军费、历史认知等高危议题上频频加码。经济政策更是空洞——野田追问大米价格飙涨怎么办,普通家庭快吃不起饭了,她支吾半天只挤出“将研究对策”。可一边承诺电费燃气补贴,一边要砸6万亿日元扩军,钱从哪来?日本财政赤字已超GDP的260%,再画大饼,只会让民生雪上加霜。 带来的好处包括两点:短期能巩固右翼基本盘,长期却可能撕裂社会。早稻田大学教授高野孟就指出,她的内阁配置严重错位——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屡次参拜靖国神社,外交摩擦风险陡增;经济担当大臣曾发表排外言论,如何推动开放型经济?这样的团队,连内部协调都成问题,更别说应对复杂危机。 让我担心的是,历史正在被遗忘。上世纪60年代,330万日本人走上街头反对《日美安保条约》,喊出“不要战争”的呐喊,那场“安保斗争”奠定了战后和平主义的社会根基。而今天,高市内阁却试图用“外部威胁论”合理化扩军,甚至把台海当作战略筹码。可日本民众真正关心的,是超市里一袋米的价格,是孩子能不能安心上学,不是被拖进一场与自己无关的地缘豪赌。 如果高市真想稳定政局,与其煽动对抗,不如先解决内阁信任危机,拿出切实的物价对策,停止用人唯亲。否则,再多的“将要探讨”“后续协商”,也掩盖不了执政能力的空心化。 和平不是口号,而是每天柴米油盐里的安稳。当权者若忘了这一点,再响亮的拍桌声,也唤不回民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