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升级!日本右翼势力对薛剑总领事发出死亡威胁,中国驻日使馆已启动战时级别的“人员管制”。这不是外交摩擦,这是“准宣战”信号。敢动我外交官,就是对14亿人的公然宣战。 首先把话说死:外交官不是普通公民,是国家主权的延伸,动外交官就是动一个国家的根本尊严。 日本右翼向薛剑总领事发出“死亡通牒”后,驻日使馆立即启动战时级别人员管制——这并非外交言语冲突,而是对国家尊严红线的触碰。外交官背后是整个国家,这种赤裸裸的死亡威胁,比战机逼近领空更具挑衅性,本质上属于“准宣战”行为。 根源在薛剑总领事之前那句硬气表态:“谁胆敢将头伸向台湾,就毫不犹豫将其斩断”。这句话戳中了日本右翼的痛处,毕竟近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刚在国会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暗示要武力介入台海。 右翼分子觉得被打脸,就搞起了极端手段——不仅在驻大阪总领馆门口举着“薛剑必死”的标语游行,还通过匿名邮件发去带枪口瞄准头像的威胁图,甚至曝光了总领事的行车路线。 关于日本警方的管控能力,实际管控效果有限,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东道国必须保障外国外交官的绝对安全,这是国际法明确规定的义务。 但日本警方以“无明确施暴计划,无法提前介入”为由,未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这一回应并非个例,2024年东京右翼分子扬言袭击中国驻日使馆时,警方同样以此为由仅作口头警告,三天后便发生燃烧物袭击事件。 并非警方不愿管控,而是日本右翼与政界存在盘根错节的关联,此次发起威胁的“日本会议”,核心成员包含自民党议员,且与前首相安倍晋三、菅义伟有公开互动,导致警方难以采取强硬管控措施。 中国驻日使馆启动的“战时级别人员管制”具有严格标准,据相关信息,当前驻日外交官外出需双人成行并配备贴身安保,车辆加装防弹玻璃,行车路线每日随机调整。 更关键的是,使馆已协调国内安保力量待命,遇突发情况可实现“分钟级”响应。该级别管控上一次启动是2016年南海仲裁期间,当时美军双航母逼近,驻菲律宾使馆曾采取类似部署。这一举措释放明确信号:我方不主动挑事,但绝不惧事。 这并非小题大做,历史上因外交官遇袭引发战争的案例并不鲜见。最典型的萨拉热窝事件中,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遇刺直接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 较近的1979年美国驻伊朗使馆人质事件,导致美伊断交四十余年,至今未恢复正常外交关系。 外交官作为国家主权的延伸,危害外交官安全等同于侵犯国家主权,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红线”。日本右翼敢于触碰此红线,或为激进冲动之举,或存在背后势力支撑。 近期美日联合军演规模较去年扩大30%,美军还将最新“宙斯盾”系统部署至冲绳。日本右翼敢于如此嚣张,核心原因在于认为有美国作为后盾。 但需明确,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为核心,1987年里根政府时期,日本东芝公司向苏联出售精密机床,美国即对东芝实施制裁,毫无情面。若中日因外交官安全问题爆发冲突,美国大概率仅会口头表态支持,不会实际介入。 另有一关键信息值得关注,外交部11月14日发布赴日安全提醒,明确指出“日本针对中国公民违法犯罪案件多发,安全环境持续恶化”,提示近期谨慎赴日。这并非普通的旅游提醒,而是国家层面的风险预警,结合使馆的战时管制措施,表明我方已做好最坏打算。 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最激烈时期,外交部未发布类似全面安全提醒,此次力度足以体现事件严重性。 更需警惕的是,高市早苗内阁近期持续推动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将中国定义为“最大战略挑战”,还计划将2026年防务预算提升至GDP的3%。右翼的威胁行为,很可能是政府激进政策的“民间呼应”,通过极端方式试探中方底线。 我方的反制并非仅依赖管制措施,已实施系列实质性举措。外交层面,驻日大使召见日本外务省次官,递交措辞强硬的照会,明确告知“若出现任何损害中方人员安全的情况,日方必须承担全部后果”。 经济层面,近期海关加强对日本输华汽车零部件的检疫,日本汽车产业对华出口占比超30%,此举直接击中其关键利益。军事层面,东部战区歼-20编队近期在东海空域开展常态化巡航,形成直接武力威慑。 从历史维度对比,当前中国已非1931年的中国。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军轰炸上海领事馆,当时的国民政府无力反击。 随着中国国力提升,外交摩擦频次可能增加,外交官安全风险同步上升。我方既要保持强硬姿态,明确告知对手红线不可触碰;亦需实施精准反制,避免被对方节奏牵制。正如国防部专家杜文龙所言,中国国防实力已足够强大,有能力对任何挑衅行为“迎头痛击”。 日本右翼的死亡威胁绝非小事,是对中国国家尊严的公然挑衅,我方实施的战时管制及系列反制措施,既是保障外交官安全的必要举措,也是向日本明确划定红线。若日方胆敢危害我方人员安全,中国人民的立场不容挑衅。历史已然证明,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