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越南工贸部正式发布公告,应其国内生产商申请,决定对原产于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山梨糖醇启动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越南这次挥起的贸易大棒,砸向的可是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山梨糖醇。从无糖饮料到口香糖,从牙膏到药品,这个默默无闻的原料支撑着整个现代食品工业。他们似乎忘了,全球山梨糖醇产能近半数在中国手中。 回头看看前三次调查,越南本土企业真从保护中获益了吗?2018年那场风波后,当地糖果企业采购成本反而飙升两成。所谓反倾销税,最终都转嫁到了越南消费者头上。 更讽刺的是,越南食品加工业正眼巴巴盼着中国原料。他们引以为傲的咖啡出口、水果加工,哪个离得开稳定供应链? 山梨糖醇背后藏着更深的较量。中国企业在新能源电池隔膜领域的突破性应用,让这个传统产品身价倍增。越南选择此时出手,时间点耐人寻味。 数据显示,中越贸易额在2024年已突破2000亿美元。一边享受着中国市场红利,一边频频设置贸易壁垒。当保护主义成为习惯动作,最终只会作茧自缚。 说到底,日落复审本该是给贸易措施做体检的良机。可惜某些人把它当成了延长保护期的工具。五年又五年,市场竞争被强行按下暂停键。 那些举着反倾销大旗的企业,或许该看看中国企业的应对之道。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应诉,从单打独斗到行业协会集体发声。 贸易这本经,念歪了只会误人误己。当保护伞撑得太久,企业反而失去了奔跑的能力。与其在会议室里算计关税数字,不如到车间里琢磨工艺升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