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料”两个字成为原罪 晚上九点,北京朝阳大悦城7楼,一家挂着朱红灯笼的日

婷婷亭亭玉立 2025-11-23 17:30:42

当“日料”两个字成为原罪 晚上九点,北京朝阳大悦城 7 楼,一家挂着朱红灯笼的日料店灯火通明,却空无一人。店长小赵把 40 条“抱歉,先取消”的短信滑了又滑,像在读同一封分手信——“12 月上旬的预约,一半泡汤了。” 11 月中旬开始,这样的电话此起彼伏。进货商催他下单,他盯着 Excel 表格来回改:三文鱼从 30 公斤砍到 10 公斤,再砍到 0——反正也进不到日本货。2012 年钓鱼岛、2017 年萨德,他经历过两轮关门潮,原以为“事不过三”,没想到第四轮来得更快。 政策层面,2023 年的日本水产品禁令今年刚松一口气,一纸“继续暂停”又把门缝关死。福岛的浪花隔着 2000 公里溅到北京的寿司盘上,成本瞬间沉没。 有趣的是,小赵的店本就 90% 国产食材,老板是辽宁人,厨子是山东人,连“芥末”都是云南产。可招牌上那行日文假名,就像原罪,顾客一看就触发关键词。 我理解那种“看见就膈应”的情绪,也支持用钱包投票。但当退订的怒火连累到同胞的生计,是不是也在复制另一种“扩大化”? 小赵决定下周在门口挂块大字报:“本店食材全部国产,老板东北人。”他问我:“这样,你会进来吗?” 我把问题转给你:如果一家店把日文拆了、食材透明、老板亲口说中文,你愿意给一次“重新约会”的机会吗?留言聊聊,你的底线到底卡在哪一步?

0 阅读:56
婷婷亭亭玉立

婷婷亭亭玉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