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国不大量进口俄罗斯客机,从而取代空客和波音?说白了,主要是因为俄系客机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客机得有非常高的安全性、燃油经济性、乘坐舒适性,而这都不是俄罗斯强项,苏俄机械产品一直比较粗糙,而且电子产品长期落后西方,没西方机械产品那样精致。 俄罗斯客机看着挺唬人,实际用起来真没那么靠谱,这就是中国不大量进口来替代空客波音的核心原因。 坐飞机这事儿,不管是航空公司还是乘客,最看重的就是踏实,俄系客机在这方面的口碑一直有点悬,不是说完全不安全,就是小毛病不断还容易出大问题。 这些年相关事故比以前多了不少,好多都是因为零件坏了没的换,或者维修跟不上,毕竟现在西方不给他们提供技术支持,也不卖备件,老飞机只能凑合用,新飞机想造也缺关键东西,有时候甚至得把旧飞机拆了拿零件拼新的,这样的飞机谁敢放心大量买。 客机要是光安全不够,还得省油才行,航空公司是要赚钱的,烧的油多了,成本上去了,票价就得涨,最后还是消费者买单。 俄系客机向来有个通病,就是烧油厉害,比西方的飞机费不少,就算后来想了办法改进发动机,可机身本身又太重,最后也没省多少油。 而且飞机上的材料和工艺也有差距,看着挺结实,实际用起来不划算,维护一次要花不少钱,零件还不好找,时间长了航空公司根本扛不住。 坐过俄系客机的人都知道,里面的体验感确实差点意思,内饰看着就粗糙,座椅不舒服,噪音还大,长途飞行下来能累得够呛。 不是说他们不想做好,就是长期以来不怎么重视这些细节,觉得飞机能飞就行,后来新机型想改进,可没经过市场检验,到底好不好用还不好说。 反观空客波音,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坐着舒服,娱乐设施也全,乘客愿意选,航空公司自然更愿意买。 更关键的是,俄系客机现在想大量生产都难,以前计划着每年造不少飞机,可实际造出来的没几架,缺关键的生产设备,工人和技术也跟不上,再加上制裁的影响,供应链早就乱了。 就算中国想买,他们也供不上货,总不能等个三年五载才拿到飞机,航空公司的运营根本等不起。 而且这些飞机拿到国际上还飞不了多少地方,好多国家不认可他们的安全标准,没法飞国际航线,对于中国这样有大量国际航班需求的市场来说,完全不实用。 中国自己的大飞机已经起来了,没必要再依赖俄罗斯的产品,之前也和俄罗斯合作过搞宽体客机,最后因为想法不一样没继续下去。 中国想在技术上有更多话语权,俄罗斯又想掌控核心部分,再加上双方在发动机选择上谈不拢,合作自然就黄了。 现在中国自己的大飞机已经投入运营,飞得挺稳,口碑也不错,而且是咱们自己的产业,从设计到制造再到维修,整个链条都能自己把控,不用看别人脸色,也不用担心被卡脖子,支持本土产业的同时,还能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比买别人的飞机划算多了。 可能有人觉得中俄关系好,应该互相支持买他们的飞机,但做生意不能光讲情面,得看实际需求和性价比。 航空公司买飞机是长期投资,不是一时兴起,得考虑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运营成本和安全性,俄系客机现在的状况,根本满足不了中国民航市场的需求。 中国市场这么大,每年需要的飞机数量特别多,俄罗斯的产能根本跟不上,就算能造出来,后续的维修保养、零件供应都是大问题,真要是大量引进,到时候飞机坏了没人修、没零件换,航班全得停,损失就太大了。 中国选择发展自主大飞机,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明智之选,没有自主技术,就只能被别人卡脖子,关键时刻想飞都飞不了。 现在咱们自己的大飞机已经能挑起大梁,后续还会不断改进升级,将来肯定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俄系客机如果不能解决供应链、技术升级和产能问题,就算有再好的合作意愿,也很难在全球主流市场立足。 大家觉得未来俄罗斯客机能赶上空客波音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