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新闻了吗? 一女子带孩子去斐乐服装店买鞋子,从入门到结账一共试了三次鞋,用

曼彤说世界 2025-11-25 15:47:10

最近看新闻了吗? 一女子带孩子去斐乐服装店买鞋子,从入门到结账一共试了三次鞋,用了10分钟,本来交易到此就结束了,可是没想到,服务员把交易截图发到了会员群里,女子看到后,一下子炸了锅 换谁能不炸?女子姓陈,是位职场宝妈,平时上班忙得脚不沾地,那天特意提前请了半小时假接娃,就想趁门店关门前给孩子挑双合脚的运动鞋。试鞋时孩子闹着要去旁边玩玩具,她一边拽着娃不让乱跑,一边蹲下来换鞋,三次试穿都是速战速决,连店员递来的水杯都没顾上喝,结账时还特意说了句“麻烦你了,耽误你下班了”,满心客气,没成想转身就被摆了一道。她是在家长群里看到的截图,朋友刚好在那家店的会员群里,顺手转发给她,截图里清晰印着消费金额、购买的鞋码,店员还在群里附了句“10分钟试三双,总算成交了”,群里还有其他店员跟着搭话,字里行间透着不耐烦,陈女士盯着手机屏幕,指尖都在抖,满心的客气瞬间变成了委屈又愤怒的火气。 她当天就带着截图回了门店找店员对峙,对方一开始还嘴硬,说只是跟同事分享下业绩,没别的意思,压根没觉得自己做错了。这话彻底戳中了陈女士的痛点,她最在意隐私,平时收快递都只填小区门口驿站,连外卖地址都不敢写具体楼栋,没想到买双鞋,消费信息就被随便发进几十人的群里,谁知道后续会不会被转发出去,甚至被用来精准推销?更让她膈应的是,自己全程礼貌配合,没挑三拣四,没拖延时间,10分钟试三双鞋本就是正常消费流程,怎么到店员嘴里,反倒像是成了“难伺候”的顾客,还要被拿到群里议论。陈女士要求店员道歉并删除截图,对方却支支吾吾不肯,直到她找到店长,店长才勉强让店员在群里删了消息,可一句轻飘飘的“抱歉,操作失误”,连半点诚意都没有,陈女士越想越气,直接把情况投诉到了市场监管部门。 后来她找懂法的朋友咨询,才知道店员这操作压根不是“失误”,是实打实的侵权。《民法典》里写得明明白白,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都不能以泄露、公开的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交易截图里的消费金额、购买款式,还有隐含的消费偏好,都是不愿被公开的私密信息,没经过本人同意就发群,已经违反了隐私保护相关规定,严重些还能要求赔偿精神损失。更让她心寒的是,翻了下相关新闻才发现,这种事在斐乐门店不是第一次发生,前不久郑州有家斐乐儿童店,店员直接给顾客备注“买双鞋都嫌贵”的贬低标签,还把截图发会员群,最后也是道歉了事,没见真的整改,可见品牌内部对顾客隐私的重视度有多低,眼里只盯着成交率、业绩额,却忘了服务的底线是尊重。 陈女士的遭遇,藏着太多普通人消费时的隐忧。现在不管逛哪家店,只要消费就会被拉进会员群,很多店员为了晒业绩、跟同事吐槽,随手就把顾客的交易记录、到店情况发群里,压根没意识到这些信息属于隐私。可对消费者来说,这些看似普通的截图,一旦扩散出去,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推销骚扰,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毕竟截图里的消费能力、购买需求,都是能精准定位个人的信息。更讽刺的是,斐乐作为知名品牌,营收常年稳居行业前列,按理说该有完善的服务规范和隐私保护培训,可连“不泄露顾客私密信息”这种基础要求都做不到,可见内部培训有多敷衍,监管有多缺位,店员只被要求冲业绩,却没人教他们该尊重顾客,这种只重利益不重服务的态度,早晚会消耗掉消费者的信任。 后来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认定店员行为侵犯消费者隐私权,要求门店向陈女士书面道歉,涉事店员被辞退,品牌方还赔偿了陈女士500元精神损失费。可陈女士说,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店家得明白,顾客来消费买的不只是商品,还有应有的尊重,不是花钱买委屈,更不是给店员当晒业绩、吐槽的“素材”。现在很多商家总说要做“个性化服务”,却把服务扭曲成了“看人下菜碟”,把顾客的正常消费行为过度解读,甚至随意泄露隐私,这种操作看似小事,实则砸的是自己的招牌。消费者的信任从来不是凭空来的,是靠一次次尊重积累的,连基本的隐私都保护不了,再知名的品牌,也留不住人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曼彤说世界

曼彤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