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在中方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函之后,日方也写了一份信,大概意思就是说

蕾蕾不打雷 2025-11-25 19:47:46

果不其然,在中方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函之后,日方也写了一份信,大概意思就是说中方“反应过度”了,说什么军事透明度,扯什么日本遵守了国际法之类。 “中方反应过度”?这是日本常驻联合国代表在致函古特雷斯时,用来回应中国严正立场的核心说辞。乍一听,仿佛自己才是被误解的一方,可细品之下,这话里透着一股熟悉的套路——不是反思错误,而是忙着给自己找台阶下。 高市早苗11月7日在国会那番话,把台海局势与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挂钩,等于变相将台湾纳入其集体自卫权的适用范围。这可不是随口一说的技术性表述,而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实质性挑战。更关键的是,日方事后不仅没撤回,反而通过外交渠道反复强调“符合国际法”“保持军事透明”,试图把政治挑衅包装成“合法合规”的常规操作。 央视记者徐得智将日方信件内容做了梳理,里面通篇没提“尊重中国主权”,却反复强调“日本的安全关切”。这种逻辑很奇怪:别人的内政,怎么就成了你的安全威胁?就好比邻居家里商量家务事,你非说这会影响你晚上睡不着觉,还要带人上门“维持秩序”——这合理吗? 我觉得,问题不在高市早苗一个人身上。从外务省到防卫省,从执政党到官僚体系,日方上下口径高度一致,说明这不是即兴发言,而是经过内部协调的战略表态。2022年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把中国定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2025年又加速部署远程打击能力,现在又在台海问题上主动“刷存在感”——这一连串动作,显然不是孤立事件。 过去几十年,中日关系之所以能磕磕绊绊往前走,靠的是双方对历史和现实的基本共识。比如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明确写入“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98年《中日联合宣言》重申“不干涉内政”。可如今,某些势力似乎觉得这些承诺已经过时,可以随意绕开甚至无视。 但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清晰:台湾问题没有模糊空间,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傅聪大使在致函中引用《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关于自卫权的规定,不是在放狠话,而是在重申国际法赋予主权国家的正当权利。如果有人执意把和平对话的窗口关上,那后果只能由挑起事端的一方承担。 有意思的是,日方一边喊着“遵守国际法”,一边却对《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这些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文件避而不谈。这些文件明确规定将台湾归还中国,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事实。选择性适用国际法,本质上是对规则本身的破坏。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确实需要调整心态。幻想对方会突然“讲道理”,不如扎实做好自己的事。中国的国防建设始终以防御为目的,东风系列导弹、航母编队、区域拒止能力,都是为了确保任何外部势力不敢轻易越线。这种底气,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让和平更有分量。 朝鲜半岛局势、台海稳定、东海安全——这些议题看似分散,实则环环相扣。日本若真想成为“正常国家”,首先得学会尊重邻国的核心利益,而不是靠渲染威胁来获取军事扩张的借口。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别人让步换来的,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长期互信。 现在的问题是:当一方不断试探红线,另一方坚持底线思维,中间的缓冲地带正在快速消失。这时候,清醒比热情更重要,准备比口号更管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蕾蕾不打雷

蕾蕾不打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