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同意和平协议,28条变成了19条! 战争的天平从不在纸上平衡,而是在战壕与

潘达林 2025-11-26 02:03:54

乌克兰同意和平协议,28条变成了19条! 战争的天平从不在纸上平衡,而是在战壕与废墟间倾斜。28条到19条,表面是删减,实则是战略重心的转移——从理想化的全面诉求,转向现实可行的停火框架。乌克兰的让步,不是认输,而是在弹药与盟友耐心双双告急的夹缝中,争取喘息之机。战场推进缓慢,反攻未能撕开缺口,这种僵局下,接受“冻结冲突”模式,至少能保住现有控制区,避免进一步失地。 俄罗斯那边,克里姆林宫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乌沙科夫的“部分可谈”释放出试探性信号,但绝非投降书。普京视察前线,与士兵互动,既是鼓舞士气,也是向国内展示“胜利在握”的叙事。他不需要急于点头,因为当前战线对他有利,时间某种程度上站在他这边——只要西方援援持续疲软,乌军防线就有被逐步压垮的风险。 欧洲的态度正在成为关键变量。默茨和马克龙的强硬表态,说明欧盟不愿看到乌克兰被“合法割地”。这迫使美国在推动协议时不得不考虑欧洲安全秩序的底线,也给了乌克兰在谈判中多一层筹码。泽连斯基政府拉欧洲入局,正是为了防止美俄私下交易,重演“大国决定小国命运”的历史悲剧。 但最棘手的问题仍在:停火之后呢?“事实占领、法理不认”听起来像文字游戏,却可能是唯一能让双方暂时下台阶的模糊空间。可这种脆弱平衡,经不起一次前线摩擦的冲击。北约问题上,短期不加入可接受,但安全保证必须具体——谁来担保?如何反应?这些细节才是决定协议寿命的关键。 泽连斯基眼中的疲惫,不只是战争的消耗,更是领导一个国家在生存边缘走钢丝的重压。国内反让步的声音在聚集,军队仍在流血坚守。他同意19条,不是因为胜利,而是因为知道,若不抓住这根绳索,可能连谈判桌都保不住。 阿布扎比的密谈若真有进展,那或许是风暴前的一丝宁静。但历史一再证明,停火易,和平难。真正的考验,不在协议签署那一刻,而在第一声炮响是否会再次划破停火后的黎明。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潘达林

潘达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