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伟大的英雄:徐光宪 美国:我有F35和F22。 中国:我有歼35和歼20

榕树下听书 2025-11-26 09:19:18

中国伟大的英雄:徐光宪 美国:我有F35和F22。 中国:我有歼35和歼20。 美国:我有福特舰。 中国:我有福建舰。 美国:我有英伟达和台积电,你有吗? 中国:没有我的稀土,你的英伟达和台积电也会像你的政府一样关门。 美国:有话好说,有事可以商量。 中国:跟我较劲,哼! 中国人民应该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徐光宪,中国稀土之父,一个真正让中国做到拿捏美国七寸、让美国服软的伟大英雄。 徐光宪不是天生就站在稀土研究顶端的人,他早年求学之路满是坎坷,却始终抱着为国钻研的执念往前走。 1920年出生的他,成长过程里亲眼见过国家积贫积弱、被列强压制的模样,读书时便暗下决心,要靠知识为国家撑起重担。 他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主攻化学领域,留学期间接触到稀土相关研究,发现这一资源对工业、国防的重要性,可当时中国对稀土的认知和利用几乎一片空白,国外还垄断着核心提取技术,甚至不愿向中国分享半分经验。 1951年,学有所成的徐光宪放弃美国的优渥待遇,毅然带着家人回国,彼时国内科研条件简陋,没有先进设备,连实验所需的基础材料都要四处筹措,可他没半点怨言,一头扎进稀土研究的冷门领域,这一钻就是几十年。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看似不起眼,却是制造战机、芯片、导弹等高端装备的核心原料,少了它,再先进的技术也难落地。 早年中国虽坐拥全球丰富的稀土储量,却没掌握提纯技术,只能以低价出口稀土原矿,国外企业提纯加工后,再以高价卖回中国,一来一回,中国不仅赚不到多少利润,还浪费了宝贵资源,更在稀土领域处处受制于人。 徐光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领团队没日没夜泡在实验室,反复试验提纯工艺,期间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实验数据改了一版又一版,有时为了盯着一个反应过程,连续几天睡在实验室,饿了就啃几口干粮,累了就趴在桌上歇会儿。 他始终坚信,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一定也能做到,甚至能做得更好,这份信念支撑着他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经过多年钻研,徐光宪带领团队终于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创立了独特的稀土分离提纯技术,大幅提升了稀土资源的利用率,让中国从稀土出口大国变成稀土提纯强国。 以前国外企业掌握提纯话语权,随意把控稀土价格,中国毫无议价能力,技术突破后,中国不仅能自主提纯高纯度稀土,还能满足国内国防、工业发展需求,更在全球稀土市场掌握了主动权。要知道,美国的F35、F22战机,福特号航母,还有英伟达芯片、台积电生产线,都离不开稀土材料,这些装备和技术是美国炫耀实力的资本,可稀土这一关键环节,却牢牢握在中国手里。 没有中国稀土供应,美国这些高端产业的生产都会陷入停滞,英伟达芯片产量会大幅下滑,台积电生产线可能被迫停工,就连先进战机、航母的制造也会受困,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在稀土问题上不敢轻易与中国较劲,只能主动放缓姿态寻求商量。 徐光宪一辈子都在为稀土事业奔波,即便晚年身体不便,仍牵挂着稀土研究的进展,时常指导后辈科研人员,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 他不仅攻克了技术难题,还培养了一大批稀土领域的专业人才,为中国稀土产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这辈子没追求过名利,始终坚守科研初心,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国家的科研事业,用知识和汗水为中国筑起了一道稀土领域的防线,让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多了一份底气,也让美国看清了中国的实力,不敢再随意挑衅。 正是有徐光宪这样的科研英雄,中国才能在诸多领域突破国外封锁,一步步强大起来。他们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用毕生心血守护国家利益,用科研成果撑起国家底气,这样的英雄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 没有他们的深耕细作,就没有中国如今在国防、工业领域的硬实力,也没有面对国外挑衅时的从容不迫。 英雄从不会被岁月遗忘,徐光宪的科研精神会一直传承下去,激励着更多后辈为国家发展拼搏奋斗。 中国的强大离不开每一位像他这样的坚守者,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爱国情怀,用成果彰显了中国力量,这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敬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榕树下听书

榕树下听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