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越位 美国越顶 日本外交被动的拐点 东京与华盛顿的这通电话,表面热络,实则把日本推到更尴尬的位置。高市早苗急于在对华议题上“定调”,却未经盟友授权替美国表态,打破了日本政府在台湾问题上长期维持的“战略模糊”;而美方在主动与中方沟通后,又要求高市“接电话”,让东京再次尝到被“绕过”的滋味。这不是一次普通通话,而是一次同盟内部话语权与叙事权的再平衡。 所谓“越位”,是高市早苗把日本的对台表述从“战略模糊”推向“战略清晰”,以个人化措辞替盟友“承诺”,既越过了外务省、防卫省的专业口径,也越过了美国在涉台问题上的“战略模糊”。这种做法让日本在地区安全与盟友协调中处于被动,一旦局势生变,东京将难以为自身立场争取到可预期的背书。 所谓“越顶”,是美方在关键议题上优先与中方沟通,再对日本进行安抚或规训,延续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式的“绕过盟友”逻辑。对华盛顿而言,同盟是工具而非目的;当日本的表述增加不确定性,美国就会选择“先稳大局、再修边角”。这既是外交节奏的安排,也是利益排序的结果。 现实后果已经开始显现:数百名日本民众在东京首相官邸前集会,要求撤回涉台错误言论;日本企业界担心对华经贸与人员往来受扰;地区多边场合中,日本的话语空间被“强硬即得分”的叙事挤压。更关键的是,当美国口头重申同盟承诺、却在敏感军事部署上保持收缩姿态,日本必须认清“承诺”与“成本”之间的落差。 接下来观察三点:其一,高市早苗是否收敛涉台措辞,回到政府既有口径;其二,美国是否在对日沟通中进一步澄清涉台表述,避免盟友被动“对表”;其三,中日围绕台湾、历史与地区安全的红线宣示是否继续与具体举措联动,强化“说—做一致”的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