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许世友的警卫连长徐永卿出差途经上海,街头漫步时与一名男子擦肩而过,徐永卿惊觉这名男子很有可能是他找了多年的日本特务,可要抓住他,却成了难题! 1957 年上海虬江路电器铺,侦查员接过收音机时。 瞥见老板手腕旧疤 —— 这道疤藏着河下谷清潜伏十二年的秘密。 他瞬间攥紧机器,信号悄悄传给暗处的徐永卿。 彼时上海公安局专案组已在虬江路排查半月。 目标是许世友警卫连长徐永卿偶遇的可疑男子。 徐永卿说这人像 1945 年背叛战友的日本特务河下谷清。 可偌大上海,找一个没正脸的人如同大海捞针。 转机出在这家新开的电器修理铺。 老板沉默寡言,专修收音机,手艺却格外精湛。 侦查员扮成顾客多次试探,发现他左手总藏着袖口。 一次递工具时,袖口滑落,暗红色旧疤露了出来。 这道疤让徐永卿连夜从南京赶到上海。 “是他!1945 年我开枪擦过他手腕!” 徐永卿激动地说。 记忆瞬间拉回十二年前的济南,那是河下谷清潜伏的起点。 1945 年春,济南铁路局来了个 “反战日本人”。 自称河下谷清,说厌倦战争,逃出来讨生活。 他学山东话,穿旧工装,常给地下党送白面。 徐永卿当时负责地下通信,渐渐把他当成自己人。 没人知道,河下谷清早被日军情报部门训练成卧底。 他假意反战,实则搜集我军军火库位置和通信密码。 他甚至在一次 “遭遇战” 中,故意替徐永卿挡了 “流弹”。 这出苦肉计,让所有人都放下了对他的戒心。 同年秋,河下谷清摸清军火库和通信站布局。 深夜,他用指甲刀悄悄锯断通信线,破坏联络系统。 随后向日军宪兵队报信,引导部队突袭军火库。 爆炸声中,他换上宪兵制服,当场点名抓捕我军人员。 三十多名战友牺牲,徐永卿侥幸逃生时。 回头朝他开了一枪,子弹擦过手腕留下疤痕。 河下谷清没敢追,他知道暴露后必须立刻撤离。 当晚就带着情报,混在难民中逃出济南。 1945 年日本投降后,河下谷清没回国。 他在青岛找了个假身份,化名 “李默”,靠修电器谋生。 他刻意避开人群,从不参与社交,只默默观察时局。 期间还偷偷给残留特务传递过几次零碎情报。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河下谷清怕身份暴露。 辗转到上海,先在工厂当学徒,继续隐藏真实身份。 他白天学修理,晚上在出租屋用简易电台接收指令。 指令越来越少,可他仍没放弃,等着 “东山再起”。 1953 年,他攒够钱,在虬江路租下小铺子。 取名 “利民电器修理”,试图用 “便民” 掩盖行踪。 他修收音机时格外仔细,甚至故意压低价格。 就是为了减少与人冲突,在市井中彻底 “隐身”。 这期间,他没断过搜集情报。 记录粮票供应情况,画下水闸位置图。 把信息藏在电器零件盒里,却始终没等来接头人。 他不知道,残余特务组织早已被我军瓦解。 1957 年春,河下谷清觉得风声渐松。 开始频繁外出,想寻找新的联络渠道。 没想到在南京路与徐永卿擦肩而过。 他没认出徐永卿,却被对方的 “战场雷达” 锁定。 如今侦查员再次走进电器铺,河下谷清毫无察觉。 他低头接过收音机,手指熟练地拆解零件。 手腕旧疤在灯光下格外明显,与徐永卿描述完全一致。 侦查员交换眼神,突然上前按住他的胳膊。 河下谷清瞬间挣扎,却被死死按在柜台上。 侦查员从柜台下搜出伪造的身份证,姓名写着 “李默”。 零件堆里还藏着能工作的电台,以及记满情报的笔记本。 笔记本里,1945 年济南的地址和人名仍清晰可见。 “你不是李默,你是河下谷清!” 徐永卿走进铺子说。 河下谷清抬头看见徐永卿,眼神瞬间充满恐惧。 他知道自己潜伏十二年的伪装,彻底被撕碎了。 被押走时,他盯着手腕旧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事后,专案组查明河下谷清十二年间的潜伏轨迹。 从济南到青岛,再到上海,他始终没放弃破坏活动。 那些藏在零件里的情报,都是想给新中国制造麻烦。 可他最终没能得逞,反而栽在自己当年留下的旧疤上。 徐永卿看着被查封的电器铺,终于松了口气。 十二年的仇恨和遗憾,在这一刻得到了结。 牺牲的战友可以安息,这个隐藏的隐患被彻底清除。 他带着这份结果,连夜返回南京向许世友汇报。 如今,在上海公安档案馆里,还存着当年的案件记录。 河下谷清的潜伏经历、伪造证件复印件都被妥善保存。 徐永卿后来仍在部队任职,常给年轻战士讲这段历史。 他说:“敌人再能藏,也藏不住自己的过去,更藏不住罪恶。” 这提醒着人们,和平背后,总有看不见的坚守与较量。 信息来源:《上海公安志》案件记载、徐永卿同志相关回忆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