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女科学家吴健雄回国,见到周总理后:我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周总理顿了一下,说:“随便说嘛,没有关系!”她咬着唇,声音都有点颤:“我在美国这些年,父母先后去世,我连他们的坟在哪里都不知道,一直放心里难受……” 那年7月,中美还没建交,她绕道巴黎才回到北京。第三天,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亲自见她。两人谈科学、谈国家、谈海外华侨,气氛越来越热络。忽然,吴健雄停住了,几次想开口又咽回去。周总理看出来了,笑着说:“吴教授,有话尽管讲,这里没外人。” 她这才红着眼圈,把压了三十多年的话说了出来:“我在美国这些年,父母先后去世,我连他们的坟在哪里都不知道,一直放心里难受……”周总理听完,眼眶也红了,立刻表态:祖国帮你找!就是把江苏翻个遍,也要让你给二老磕个头。这话不是安慰,是行动。三个月后,太仓找到了父母的坟。吴健雄回去烧了第一炷香,亲手在坟前种下紫薇树。 很多人以为,吴健雄最传奇的是推翻宇称守恒、帮曼哈顿计划破局,其实她自己最在意的,是这件再普通不过的“家里事”。她在美国的实验室里,白大褂里面永远穿着母亲寄来的旗袍做的那件衣服;床头放一罐太仓家乡的土;离家时父亲塞给她的梅花瓣,夹在笔记本里保存了37年。 她不是没机会留在美国过更舒服的日子,可她从没动过这个念头。1956年,杨振宁、李政道把理论拿给她验证,她二话不说退了欧洲游轮票,四个多月睡在实验室,最后实验成功,诺奖却没她的份儿。她只说了一句:科学不分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1997年她去世,遗嘱写得清清楚楚:骨灰最大一份要埋回太仓,和父母做伴。那棵她亲手种的紫薇树,如今长得又高又大,每年夏天开得满树紫红,像她当年那件旗袍。一个顶尖科学家,功绩写进全世界的教科书,可她最牵挂的,还是家乡那两座小坟。周总理一句“随便说嘛”,让她把半辈子的苦一下子倒出来,也让祖国替她把这份孝心接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