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还没打完,乌克兰却先举了白旗。那份闹得沸沸扬扬的28点和平计划,如今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缩水版的“19点计划”。和平真的要来了吗?恐怕事情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这背后依然是刀光剑影。 11月25日,乌克兰方面突然宣布,原则上同意了一份新的和平方案。 这份方案的核心,就是将此前由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团队提出的28点计划,大幅缩减为19点。 消息一出,特朗普立刻高调宣称,协议“非常接近达成”。 这看起来像是和平的曙光,但更像是乌克兰在前线巨大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就在谈判桌上你来我往的同时,俄军的炮火一刻也没有停歇。 从11月24日到27日,俄军发动了近期最大规模的空袭,超过四百架无人机和数十枚导弹扑向基辅、敖德萨等关键城市。 乌军虽然嘴上强硬,但也承认防线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说白了,乌克兰之所以愿意在谈判桌上后退一步,接受这份“缩水版”的和平计划,根本原因在于战场上快要顶不住了。 这份所谓的“19点计划”,更像是一面外交上的“白旗”,意在为前线争取喘息之机,而非真正寻求一劳永逸的和平。 那么,这份新的19点计划究竟是什么内容?它其实是把最难啃的骨头都暂时剔了出去。 原计划中限制乌军规模不得超过60万人、乌克兰“永不加入北约”等让基辅无法接受的条款,在新方案中都被悄悄移除了。 更有意思的是,关于领土划分、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这些核心矛盾,新计划选择了直接搁置,留待后续谈判。 这本质上是一种“先停火、后谈其他”的策略,是典型的特朗普式交易思维,先拿到一个看得见的“政绩”,至于后续的烂摊子,可以慢慢收拾。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虽然称新计划“更具可行性”,但他和他的团队也留了后手。 乌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公开强调:“只要泽连斯基在位,就不会签署任何割地协议”。 这番表态,实际上是给国内的强硬派一个交代,也为未来的谈判埋下了巨大变数。 然而,对于这份看似“充满诚意”的新计划,俄罗斯方面的反应却异常冰冷。 从11月26日到28日,克里姆林宫多次公开表示,根本没有收到美方或乌方递交的任何正式新方案。 俄外长拉夫罗夫更是直言,欧洲提出的版本“不具建设性”。 普京给出的条件依旧强硬得不留任何余地。 他明确要求,乌军必须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这四个州完全撤离,并且乌克兰必须以法律形式放弃加入北约。 否则,一切军事行动都将继续。这无异于直接给“19点计划”判了死刑。 就在美乌为这份新计划费尽心机之时,欧洲的英法德也没闲着。他们试图绕开美国,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 方案建议将乌军上限设为80万人,并主张领土谈判应从当前的实际接触线开始。 这显然与俄罗斯的要求背道而驰,也让本就复杂的局势更加混乱。 欧洲的小动作,俄罗斯根本不放在眼里。拉夫罗夫甚至直接拒绝了法德的调解,指责欧洲“破坏了阿拉斯加峰会的共识”。 这背后传递的信号十分清晰:如今的乌克兰问题,只有莫斯科和华盛顿才有资格坐上牌桌,欧洲早已被边缘化。 就在西方世界为了如何“安排”乌克兰而争吵不休时,普京却将目光投向了东方。 11月18日,他在一次公开讲话中,用一句话给当前的中俄关系定了调。 普京表示,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这句话的分量极重,尤其是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它不仅仅是一句外交辞令,更是说给整个西方世界听的。 普京在明确告诉美国和欧洲:俄罗斯并不孤单,更没有因为战争而被拖垮。在俄罗斯背后,站着一个强大的“工业超级大国”。 这种“历史最高水平”的关系,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合作上。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已经提前全线贯通,每年为中国输送数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俄罗斯对华的原油出口,已经占到中国总进口量的五分之一,并且双方超过九成五的交易都已实现本币结算。 这套独立于西方之外的能源与金融循环体系,让欧美挥舞的制裁大棒威力大减。 它为俄罗斯长期应对消耗战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战略纵深。普京正是手握这张“中国牌”,才有了在谈判桌上对西方说“不”的底气。 客观上看,当前所谓的“和平谈判”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乌克兰和美国希望通过一份模糊的、搁置争议的协议先实现停火。 但俄罗斯则坚持必须在战场上拿到足够多的筹码,并让乌克兰和西方彻底接受其安全关切后,才可能罢手。 这份“19点计划”回避了领土和北约这两个最核心的问题,注定了它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和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