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珍惜千载难逢的雪耻机会,美国今年大豆丰收,一定要让他烂在仓库里,一定要让豆

烟雨评社 2025-10-08 16:47:47

中国要珍惜千载难逢的雪耻机会,美国今年大豆丰收,一定要让他烂在仓库里,一定要让豆农们伤透了心,一定要让这大片大片的豆土明年无所适从! 2025年9月,美国中西部的玉米地里炸开了锅。距离大豆收获期仅剩一周,近3000万吨大豆仍躺在仓库里无人问津,伊利诺伊州的农场主约翰・达菲开着拖拉机堵在州政府门口,车身上“特朗普毁了我们”的标语格外刺眼。 要知道,中国曾是美国大豆最依赖的市场。2016 年的时候,中国一年要从美国进口近 3600 万吨大豆,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 50% 以上。那些年,美国豆农靠着中国市场,日子过得很滋润,艾奥瓦州的农场主甚至会专门根据中国的需求调整种植品种。 可随着中美贸易格局变化,中国早就开始布局大豆进口替代,现在美国大豆想再拿到中国订单,难如登天。2024 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量,已经从巅峰时的 3600 万吨降到了不足 800 万吨,剩下的缺口全被巴西、阿根廷等国补上了。 巴西现在成了中国大豆进口的 “主力军”。2024 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预计达到 6500 万吨,占中国总进口量的 70% 以上。 巴西不仅产量大,还专门针对中国市场优化了供应链,巴西大豆出口港的装船效率比去年提升了 20%,从巴西到中国的海运时间也缩短到了 35 天左右,比美国大豆的运输时间还少 5 天。 巴西大豆的价格更有优势,2024 年每吨比美国大豆低 80 元人民币,对中国企业来说,既省钱又省心,自然没必要再买美国大豆。 阿根廷也在抢着分中国市场的 “蛋糕”。2023 年阿根廷因为干旱导致大豆减产,今年雨水充足,大豆产量恢复到 4500 万吨,其中 30% 都瞄准了中国市场。 阿根廷还和中国签订了 “人民币结算大豆贸易” 的协议,中国企业不用再兑换美元,直接用人民币就能付款,交易成本降低了 3%。这种便利让中国企业更愿意和阿根廷合作,2024 年中国从阿根廷进口的大豆预计达到 1200 万吨,比去年翻了一倍。 美国大豆没人买,只能堆在仓库里。2024 年仓库的大豆库存量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原本能存 50 万吨的仓库,现在堆了 65 万吨,连露天场地都用防水布盖满了大豆。 更麻烦的是,大豆储存时间越长,品质下降越快,储存超过 6 个月,蛋白质含量会降低 2%,出油率也会跟着下降,到时候就算想低价卖,也没人愿意要。 有豆农算了笔账,要是大豆在仓库里存到明年春天,每吨的储存成本要增加 15 美元,加上品质下降的损失,每吨要亏掉 30 美元,这对本来利润就薄的豆农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美国豆农的日子早就不好过了。2023 年因为中国订单减少,美国大豆价格跌到了每吨 350 美元,比 2020 年的高点低了 40%。 2024 年虽然产量增加,可价格还是上不去,每吨只能卖到 340 美元,而种植成本却在上涨 —— 化肥价格比去年涨了 8%,农机燃油价格涨了 10%,就算不算人工成本,每吨大豆的种植成本已经达到 320 美元,利润只剩下 20 美元。 要是大豆卖不出去烂在仓库,不仅没利润,还得赔上成本,不少豆农已经开始焦虑,有的甚至在考虑要不要把部分豆田改种玉米。 更让美国豆农头疼的是 “明年种什么” 的问题。大豆是轮作作物,通常和玉米交替种植,保持土壤肥力。可要是今年大豆卖不出去,明年再种大豆,仓库里的存货没地方放,价格也可能更低;改种玉米,又得重新购买玉米种子、调整农机,成本会增加 15%。 伊利诺伊州的豆农约翰就很纠结:“种大豆怕烂在仓库,种玉米怕不赚钱,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正在美国大豆主产区蔓延,不少农场主已经开始减少大豆种植面积,2025 年美国大豆预计种植面积可能减少 5%,这也是近十年来的首次下降。 中国能抓住这个机会,靠的不是临时决策,而是长期的进口替代布局。除了从巴西、阿根廷进口,中国还在扩大国内大豆种植,2024 年中国大豆自给率从 15% 提升到了 18%,虽然还不能完全自给,但进一步减少了对进口的依赖。 同时,中国还在和俄罗斯、乌克兰加强大豆贸易合作,2024 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大豆预计达到 300 万吨,比去年增加了 50%。这些多元化的供应渠道,让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对美国大豆说 “不”。 现在美国政府虽然想帮豆农,比如提供每吨 10 美元的补贴,可这点补贴根本不够弥补损失。美国大豆协会多次呼吁政府和中国谈判,争取恢复大豆出口,可中国的态度很明确:贸易合作得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依赖单一市场。 这种情况下,美国大豆烂在仓库里、豆农伤心、明年豆田无所适从,成了大概率事件,而这也是中国珍惜机会、重塑大豆贸易格局的关键一步。 信源:中国经济网

0 阅读:1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