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告官,证据不足能赢吗?陈律师的回答是:有可能,而且可能性不小。这背后的法律支柱,就是行政诉讼特有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在普通诉讼中,通常遵循"谁主张,谁举证"。但行政诉讼不同,因为双方地位天然不平等。行政机关作为管理者,在证据收集能力和信息资源上具有绝对优势。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这意味着,当百姓质疑政府行为的合法性时,不是百姓需要证明政府错了,而是政府需要证明自己做得对。 当然,举证责任倒置并非绝对。在特定情况下,原告也需要承担部分举证责任: - 起诉时,需提供符合法定条件的证据 - 在行政赔偿案件中,证明损害事实的存在 - 在起诉行政机关不作为时,证明自己曾提出过申请 但重要的是,即使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也不免除被告对其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 这一原则的实践意义重大。它有效地平衡了诉讼双方的力量对比,为公民提供了实质性的维权途径。同时,它也促使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更加谨慎,必须确保行为有充分的法律和事实依据,从而促进依法行政。 法律不期待普通百姓提供全部证据,但要求政府必须证明其行为的合法性。这正是法律追求实质公正的体现,也是"民告官"案件的重要保障。
民告官,证据不足能赢吗?陈律师的回答是:有可能,而且可能性不小。这背后的法律支柱
涵涵聊社会
2025-10-08 19:50:27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