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2025年,局面发生了戏剧性逆转。随着我们在巴西大豆产业链的深度布局,美国农民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2025年9月,美国中西部的大豆田一片金黄,预示着丰收的季节。然而,美国农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些大豆没人要了。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表示,九月到了,但账面上没有任何大豆要出售给我们。 实际上,从2025年5月起,我们就彻底停止了采购美国大豆。英国《经济学人》查阅了美国可追溯至1998年的官方记录,发现这是近30年来首次出现龙方没有采购任何美国大豆的情况。订单归零对美国农民来说如同天塌了一般。这不仅意味着这一季庄稼亏钱,还可能导致金融危机。 通常情况下,农民会用大豆订单作为抵押去银行贷款,用于炒股或购买美债赚取差额。失去我们的订单意味着抵押物消失,银行要么要求新的抵押物,要么抽贷。农民不仅要承担大豆损失,还要承担提前抛售股票和美债的损失。更糟糕的是,由于没有订单,这些大豆都还在田里未收,农民为了不影响下一季农作物种植,只能放火烧掉大豆田。 如果我们在11月中旬前仍不进入美国大豆市场,美国对我们的大豆销售损失总量可能高达1400万至1600万吨。这一变化直接击中了美国农业的命脉,因为我们曾是美国大豆最大的出口市场,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60%以上。 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果断地转向其他供应源,得益于多年来精心构建的多元化进口体系。我们近年来已经在主动调整大豆进口策略,降低对美国大豆的依赖。当前,我们已建立多元化的大豆进口体系,巴西、阿根廷等国成为重要供应方之一。2025年前8个月,我们从巴西进口了5274万吨大豆,占我们总进口量的71%。更令人瞩目的是,当阿根廷最近宣布取消本国大豆26%的出口税后,我们随即在48小时里就签下130万吨订单。这种采购效率展现了我们大豆进口体系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国内的大豆生产也在稳步推进。我们的大豆扩种成效显著,播种面积由2021年1.26亿亩增加至2023年1.57亿亩,总产由1639万吨增加至2084万吨。大豆扩种成效主要来自“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和轮作,对缓解我们食用植物油和饲用蛋白的进口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在要不要进口美国大豆,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上,我们有很多替代供应方。更关键的是,我们的国产大豆产量连续三年超2000万吨,这一切都助力我们摆脱了对美国大豆的依赖。 除了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我们还积极推动菜籽粕、棕榈粕等非豆粕蛋白饲料的应用,以降低对单一作物大豆的依赖。近期农业农村部印发的《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提到,到2025年,饲料中的豆粕用量占比将降至13%以下。这些措施从需求端减少了对进口大豆的依赖,为我们在大豆贸易中赢得了更多的战略自主权。
上午刚宣布稀土技术出口管制,中午宣布对十几家公司进行制裁,下午又推出锂电池和人造
【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