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美国游客涌入中国,回国后坦言:客观对比,中国比美国强多了。光今年一季度上海一地就接待了 91622 个美国游客,比去年涨了 25.52%,这数字可不是吹的,实打实说明中国现在多招人待见! 最近来中国的美国游客突然多了起来,原因很简单,144小时免签,可让人意外的是,他们回来后在网上晒的内容,全都绕不开一件东西:手机,有人说这趟中国行是他们人生第一次真正理解“什么叫数字社会”。 在美国手机就是个通讯工具,顶多再加个社交软件,而在中国它几乎能顶半个生活,28岁的杰克从旧金山飞到上海,一开始信心满满,结果一落地就懵了。 他带的磁条信用卡哪儿都刷不了,现金也没人收,无论是商场收银员,还是街头卖煎饼的大妈,全都一句话:“扫一扫就行。” 那一刻他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便利,买地铁票扫码,租自行车扫码,连去个小吃摊买碗豆花,也只要掏出手机一扫,北京地铁闸机几乎零故障,车次精准到秒,而他熟悉的纽约地铁,不光闸机老坏,还常有老鼠乱窜。 夜生活的反差更夸张,在成都,凌晨三点你想吃碗蹄花汤,用手机点单三十分钟热乎乎送上门,再看看纽约,凌晨一点外卖平台早关门,哪怕有也得加15%的小费。 美国游客常说,他们在中国才第一次感受到“被科技照顾的生活”,可真正让他们震撼的,不只是便利,而是安全,洛杉矶来的约翰逊女士,敢一个人凌晨两点走在西安回民街,举着手机直播。 她说,在美国这种事根本不敢干,还有个视频博主,在上海外滩剪片子,把电脑和手机放长椅上就去买咖啡,回来还原封不动。 这种安全感不是瞎吹的,有数据撑着,中国每十万人里才0.5起凶杀案,美国是这数的七倍,美国今年更离谱,单是大规模枪击案就超70起,还死了三千多人。 而在中国,深夜街头全是带孩子的家长和遛狗的老人,没人提心吊胆,手机在这里不是防身的负担,而是生活的延伸。 更有意思的是,手机成了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加州健身教练迈克在西安没带现金,饭馆老板直接掏出手机教他怎么付。 杭州民宿老板用微信联系客人,顺便送来自己做的桂花糕,在景德镇,游客一边拉坯一边直播,把中国手艺传到全世界。 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正在重塑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一个美国游客在成都夜市拍的视频,两天播放量破千万,另一位博主记录的中国vlog,播放量超过5亿。 盖洛普最新调查里说,63%的美国年轻人看了这些短视频,对中国的印象好多了,对他们来讲,这趟旅行早不是普通的逛景点,而是堂现实课,帮他们重新搞懂 “现代生活” 和 “安全社会” 到底啥意思。 过去他们只从新闻里认识中国,如今一部手机让他们看到了真实的中国,感受到一种和自己国家完全不同的秩序与温度。


闭嘴
中国还有凶手案,如果有肯定是情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