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们救美国,是雪中送炭。今天,我们再救美国,就是养虎为患。时代已经变了,我们自己的经济,已经不再依赖美国。我们的钱,要用来建自己的高铁,搞自己的芯片,而不是去填一个注定要崩盘的无底洞。 2025年,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经飙到37.3万亿美元,债务占GDP的比例超过119%,这数字一摆出来,就够让人脊背发凉。 光是2025财年,就要吞掉9520亿美元,相当于把纳税人的血汗钱扔进一个永不填满的坑里。 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到2030年,美国22%的税收收入得用来还利息,这不亚于把经济拴在债务的绞索上。 三大评级机构——标普、惠誉、穆迪全给美债降级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直奔4.5%以上,市场波动率指数单日暴涨25%。 这哪是稳健的灯塔经济,分明是悬在悬崖边上的定时炸弹,美国这套财政游戏玩得太野了,靠借新债还旧债的庞氏把戏,早晚得崩。 罗马帝国晚期不就因为债务堆积,转而靠战争掠夺来续命? 现在美国国防预算高达8950亿美元,却被利息挤得喘不过气,难怪有人直言,这帝国暮气已现,内部中产阶级的挫败感越来越强,财富90%都捏在前10%手里,社会裂痕像蛛网一样蔓延开来。 我们自己的经济体量,已经悄然脱胎换骨,不再是那个风雨飘摇中求人拉一把的模样。 记得2008年那场全球金融海啸,美国次贷泡沫破裂,雷曼兄弟轰然倒下,华尔街一片狼藉。 那时候,我们外汇储备充裕,外汇管理局大笔买入美债,最高峰时持有量超过1.2万亿美元,相当于给美国输了上万亿的“救命血”。 因为那时我们的出口导向经济高度依赖美国市场,制造业链条上,美国订单一断,我们的工厂就得停摆,失业潮一波接一波。 那是雪中送炭的无奈之举,我们的钱,本质上是买了个喘息空间,让全球链条别彻底断裂。 2025年,我们的制造业总产值占全球31.6%,超过美德日韩英的总和,这数据不是吹出来的,而是“中国制造2025”十年磨一剑的成果。 过去依赖美国的影子淡了,我们的内需引擎启动了,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制造业投资更是飙到9.2%,基础设施投资稳稳的4.4%。 对美出口占比从高峰期的20%多,降到如今的15%以下,我们的贸易伙伴圈子拓宽了,RCEP框架下,亚洲市场成了主场,全球南方国家也蜂拥而来。 我们不再是那个“世界工厂”的廉价代名词,而是转向高附加值的创新高地。 当年买美债是为了稳出口链条,现在我们的钱该转向内循环,建自己的基础设施,养自己的科技火种,这不是自私,是清醒时代变了,依赖别人等于给自己挖坑。 说到高铁,这可是我们经济独立的生动注脚,过去,美国人总笑我们是“基建狂魔”,但现在,他们自己还在为一条像样的高铁线路纠结,我们的网络已经织成全球最密实的网。 2025年,我们的高铁运营里程突破5万公里,覆盖全国80%以上的大中城市,日均客流量超过1200万人次。 这不光是拉动就业和消费的利器,更是产业链的升级催化剂,想想那些从山区到海边的线路,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还带动了沿线产业集群:旅游业年增收上万亿,物流成本降了20%。 而我们自己的钱,正投在这里,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7000亿,全砸进基建项目,2025年又提前下达1000亿清单。 美国高铁梦遥遥无期,他们的71条州际公路和5000多个机场,看似发达,实际效率低下,拥堵成本每年高达1600亿美元。 我们高铁不只跑得快,还拉动了钢铁、电力、信号系统的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 我们不再依赖他们的供应链,因为我们有自己的生态圈,操作系统如鸿蒙、银河麒麟,市场规模预计586亿元。 把钱用来搞芯片,不是一时兴起,是在铸就经济防火墙,让未来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你们怎么看?这波变化,是不是也让你对我们的路更有信心?
2008年,我们救美国,是雪中送炭。今天,我们再救美国,就是养虎为患。时代已经变
修竹崽史册
2025-10-11 14:53:00
0
阅读:19
用户17xxx68
再救美国,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最后疲美日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