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人在义乌订了两千双鞋,付完定金后要求货到印度再结尾款,结果义乌商家直接发了两千只右脚鞋,说尾款结清才给左脚鞋,这招儿乍看像是段子,实则是生意场上专门对付印度人的手段!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那年秋天,义乌鞋商老陈接到一个熟面孔的订单,一位印度商人要订两千双鞋,爽快付了10%的定金,然后信誓旦旦地说,货到了孟买港,马上结尾款。 老陈笑着点头,心里却打起了鼓,因为在义乌市场里,这句话几乎成了要当心的代名词。 前几年他就见过同行被这一套“货到再结”的说辞坑惨了,货到印度,人就消失,地址是空仓库,电话永远占线,十几万货款打了水漂,连口官司都没地方打。 这回老陈学聪明了,他把那两千双鞋一分为二,发出了整整两千只右脚鞋,等货到对方手里,他淡定地回了句:“尾款到账,左脚马上起运。”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在义乌商圈成了传奇段子。有人笑他损,有人佩服他狠,可在他看来,这不是聪明,是被逼的。 义乌人和印度客打交道久了,谁都知道那里面的坑有多深,经历多了,大家都懂一个道理,谈感情的迟早要破产,讲规则的才能活得久。 所以老陈那招右脚鞋策略,其实是一种被生活逼出来的商业哲学,你想,他既要让对方看到诚意,货确实发出去了,又不能把命门全交出去,于是发半拉货,保留一手。 买家手上那一堆右脚鞋,看着整齐,其实一点用都没有,谁会买单脚鞋?想让它成双成对,就得先掏尾款,那一刻主动权彻底翻转。 这套办法的精髓就在于半信半疑,不是完全信任,也不是彻底拒绝,它像是两国间的边境缓冲区,既能让交易继续,又能守住底线。 有人笑说,这比博弈论还精妙,把货当成人质,用部分价值去换全额信任,但说到底,这样的奇招也反映出一个残酷现实:小商户根本用不起那些高大上的国际贸易工具。 信用证、信用保险、国际仲裁……听着都靠谱,可手续复杂、费用高昂,小企业哪负担得起?他们的世界更像一场即兴的江湖对弈,靠的是经验、警觉,还有一点点狠劲。 也许有一天,当这些鞋子不再需要分左右、当货款和货物能安心地各就其位,那时,义乌商人才能真正松一口气。 可在那之前,他们还得继续学聪明,用自己的方式让世界知道,诚信是相互的,右脚也有它的价值。 对此,大家觉得和印度人做生意,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印度移民途径已开通!一网友证实,印度人自己自行摆摊卖飞饼是非法的!但是如
【1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