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3岁著名画家杨彦花费4000万,娶21岁的非洲妻子。7年后,妻子生下俩子,生活美满之际,杨彦却选择遁入空门。 画家杨彦有幅没画完的《彼岸》里面藏着个大疑问,画一边是热闹的中式婚礼,满是烟火气,另一边是安静的远山,连点声音都没有。 中间留了一大片空白,这空白到底是啥?是跨不过去的坎,还是从热闹走到安静的路口? 这事开头跟爱情没关系,是因为一尊非洲少女木雕,杨彦自称 “墨之鬼才”,从那木雕上看到了他一直找的东西,那种原始、没被修饰过的生命力,这正是他想在画里表现的灵魂。 于是一场找了十年的 “行动” 开始了,这更像一场大的行为艺术,不是单纯找老婆,他背着画板跑了四大洲,去了五十多个国家,整个非洲都成了他找那个艺术 “象征” 的地方,他想要个活生生的 “木雕”。 终于在一场庆典活动上,他找到了要找的人,二十一岁的爱达正在跳舞,她的动作和模样很亮眼,一下子就吸引了他。 他觉得 “就是她了”,这不是一见钟情,更像是他十年的行为艺术,终于找到收尾的主角,他跟爱达讲了自己十年的经历,打动了这个会点中文的姑娘。 爱达的爸爸是大学校长,一开始对这个比自己还大的女婿特别防备,但杨彦特别有诚意,送米送油、修房子,花了三个月才娶到爱达。 他给这个找到的 “象征” 办了场特别隆重的婚礼,据说花了四千万,来了五万人,在北京办的,穿凤冠霞帔,滑翔机撒喜糖,全都在说这场行为艺术 “成功了”。 可当心里的 “灵感女神” 真的过日子,生活就露了真样子,心里想的 “象征” 变成真人,矛盾就来了。 爱达不是安静的雕塑,她会把生米放口袋当零食,因为文化信仰不做产检,甚至会因为嫉妒画里的女人哭,还把颜料毁掉。 朋友给杨彦起了个 “鸭子嘴” 的外号,因为爱达不管在哪都亲他,以前狂傲的艺术家成了别人眼里的 “怕老婆”,他少去应酬,多陪家里,还耐心教爱达画画、办画展,说她画得 “有灵气”。 这当然是爱,但或许也是他不自觉地想把鲜活的爱达,拉回自己一开始想的 “象征” 样子,但裂痕已经有了,有了名气、钱和这个跨国家庭后,杨彦开始想更深的事。 其实他1994年就拜了妙湛大和尚当师傅,早有佛缘,2018年,60岁的他做了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 —— 出家。 出家仪式在终南山净业寺办得特别低调,没媒体没朋友,他把所有财产都给了爱达,就带件旧僧袍,去了安静的山里。以前那么爱热闹的人,用彻底的 “放下”,拆了自己建的世俗生活。 别人说他 “逃避婚姻”“疯了”,他只说三个字:“为了智慧”,爱达带着两个混血儿子回了非洲,听说用婚礼剩下的钱在家乡盖了学校。 成了释大觉的杨彦,还在山上画画,只是画里常会偷偷画一朵非洲菊,以前他满世界找的 “象征”,现在不张扬了,成了心里温和的印记。 现在再看《彼岸》,答案好像清楚了,那空白就是杨彦一辈子要走的路,他用十年寻找和四千万婚礼想填满它,却发现热闹只会让 “彼岸” 更远。 最后,他用 “放下” 当笔,“空” 当墨,把自己的人生填进了那空白里,这让人想起李叔同,或许对有些灵魂来说,从极热闹到极平淡,才是真的到了 “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