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台湾一些艺人被爆出装病逃避兵役。 实际上台湾年轻人装病逃兵役的比例不是一般的高,而且特别偏好“自闭症”。 有数据显示,台北市役男免役的比例高达24.35%,其中有3%是身心障碍,剩下的体重过重或过轻的有5797人,高雄市也被翻出,免役率甚至曾达到26%。 在台北免服兵役的年轻人中,有1016人是自闭症,比例高达1.8%,要知道全台湾的自闭症比例不过是1‰。 按照台湾法律,“精神疾病”属于可直接判定为免役的项目,那年轻人为什么偏好“自闭症”? 相比抑郁、焦虑、自残倾向等疾病,自闭症更容易用医疗报告客观化、可量化,医生也更容易在评估表上“开证明”,不容易被质疑造假。 另外在台湾社会,自闭症被视为“天生的发育障碍”,而非后天心理问题。比起说“我有焦虑症”、“我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说“我轻度自闭”不会被嘲笑,对逃兵役者来说,这是一种“社会接受度更高的说法”。 这些“自闭症”患者,在过了服役年龄后,往往就忽然痊愈,还能当上大官。譬如现在的台湾驻芬兰代表处的代表林昶佐,当年就是用自闭症逃过兵役。 有了这样的榜样,自然上行下效,这个味道很熟悉,49年前就这样,到现在都一直没有变。 台湾网友则一片讽刺: “笑死人,碰到当兵都突然集体自闭了。” ”兵凶战危谁想去为台独去死去当兵?“ “别笑人家自闭症了,焦虑症的,后来闪尿闪兵的都在当芬兰大使了,人家自闭不可以。” 其实台湾年轻人逃兵役的问题不只是“体检标准”,更在于氛围。 随着台海局势紧张、军演频频,年轻人对“上战场”充满恐惧,家长也不愿让孩子成为政治冲突的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