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我正窝在沙发里刷手机,手指划拉屏幕时突然弹出一条消息。是个快七十岁的老头发来的长篇问候,看得我差点把刚喝的水喷出来。这老头去年在老年大学同班,矮胖身材顶着个光头,大家都喊他老师。后来才晓得原来是大学后勤退休的,每月拿着八千退休金,觉得特别有底气。 他报了好几个班,周一到周五天天来上课。表面说是想学点东西充实生活,实际上谁都看得出来是在找相好的。我们班那几个六十岁左右的阿姨可喜欢他了,整天围着他转。这人情商高得很,见谁都笑眯眯的,特别会来事。 我刚进班没多久就被他盯上了。先是各种嘘寒问暖,后来过节发小红包,过年发大红包。我一次都没收过。最离谱的是他还做了鱼丸子和鱼糕非要往我家送,被我严词拒绝了。后来我干脆退出了那个班,省得麻烦。 这事儿都快过去一年了,没想到他又来联系。我盯着手机屏幕发呆,面包掉地上沾了灰心情瞬间低气压。这老头的事儿在老年大学里传得挺开,听说他现在的老婆是二婚,原配给他生了两个女儿后就被抛弃了。二婚老婆当初还是个大姑娘跟了他,生了个儿子,现在也六十多了,他又嫌人家身体不好脾气差。 最近老年大学这类事情还真不少。根据2025年8月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调研,老年人情感需求确实存在复杂化趋势。不少单身老人把老年大学当成了社交平台,特别是有些经济条件不错的男性,会觉得在这里更容易找到伴侣。 你说这老头图啥呢?每个月退休金够花,家里有老婆孩子,还非要往外发展。我翻着手机通讯录,犹豫要不要直接删了他。可又怕以后在老年大学撞见了尴尬,毕竟圈子就这么大。 现在想想,老年大学本该是学习的地方,结果变成了某些人的相亲角。听说有些阿姨明明知道这老头的情况,还是愿意跟他来往,估计是觉得有个伴说说话也不错。但这老头同时跟好几个阿姨保持联系,这就有点过分了。 记得有次上课,他坐我旁边不停搭话,我只好假装认真记笔记。后来看到他就绕道走,连他常去的食堂窗口我都避开了。现在他又冒出来,真是阴魂不散。 老年大学该管管这种事了。去年就有阿姨因为感情纠纷退学,搞得大家都很尴尬。学习场所变成这样,实在可惜。我猜这老头可能觉得孤单,但方式方法完全错了。正经找个老伴不好吗?非要在外面拈花惹草。 我叹了口气,把手机扔到一边。删还是不删?删了清净,可万一以后在校园里碰见,他当面问起来多尴尬。不删吧,又怕他继续发消息。这事纠结得我晚饭都没吃好。 你说现在这些老人是怎么了?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整这些幺蛾子。我看就是太闲了,要是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哪还有心思搞这些。不过话说回来,老年人情感需求确实该被重视,只是方式方法得对头。 最后我还是没删他,但把消息设置成了免打扰。眼不见心不烦,要是他再发什么过分的内容,到时候再删也不迟。就是不知道其他阿姨是不是也这么困扰?这老头该不会给每个人都发这么长的消息吧? 这事整得,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