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李嘉诚“金库”不在美国也不在中国,而是万里之外的英国,他在英国每年轻

丽旭夜谈娱乐啊 2025-11-15 19:15:46

万万没想到,李嘉诚“金库”不在美国也不在中国,而是万里之外的英国,他在英国每年轻松赚几十亿,商业布局涵盖民众生活方方面面,难怪都说英国人一天到晚都在为李嘉诚 “打工”…… 李嘉诚早年从塑料花起家,七十年代末就接手了和记黄埔。那是1979年的事儿,从汇丰银行手里买来,起步就是英资老底子。八十年代,他把公司从船坞修船转到全球物流,九十年代初,香港经济大调整,他开始瞄准海外稳当市场。英国那时正私有化浪潮,基础设施老化,需要外来资金补窟窿。这机会不小,李嘉诚的团队就从港口下手。 1994年,和记黄埔花9000万英镑拿下费利克斯托港51%股权。这港口是英国东海岸要塞,吞吐量全国前茅。接着1999年,又以1.5亿英镑买下赫尔港的汉伯国际码头。2000年,蒂尔伯里港也到手。到这儿,李嘉诚控制了英国近30%的港口容量。货物进出欧洲,全得过这关口。英国对外贸易的命脉,就这么捏在手里。港口业务稳了,年收益就跟滚雪球似的,2017年长江和记总收入4148亿港元,港口占了8%。 港口是基础,接下来是能源这条民生线。英国冬天冷,家家户户离不开电和气。李嘉诚2002年先入水务,收购北安普敦郡水公司股权。供水覆盖几百万居民,稳定收入源源来。2005年,转战电网,逐步布局东南部。2010年,长实集团以700亿港元从法国电力手里买下UK Power Networks,掌控伦敦及东英吉利四分之一配电市场。2012年,又花1550亿港元拿下Wales & West Utilities天然气网络,覆盖威尔士和西英格兰。过去几年,这些公用事业投了850亿港元,回报率稳在11%左右。英国媒体说,李嘉诚家族从这些基建里,过去两年就拿了26亿英镑税前收入。 通信这块儿,更贴近老百姓。2001年,和记黄埔砸94亿英镑收购3集团欧洲业务,包括3 UK移动运营商。起步覆盖几百万用户,信号塔遍布街头巷尾。2007年追加投资,市场份额稳固。到2015年,又以100亿英镑买下O2,新增2400万客户,总共占英国电信四成以上。手机上网、视频聊天,全靠这网络。现代人一天离不开,运营商的订阅费、数据流量,就这么变成李嘉诚的现金流。 房地产和零售,填补了生活最后一块拼图。九十年代末,李嘉诚就盯上伦敦东区,积累超50万平方米土地。开发Canary Wharf周边办公楼,租金年年涨。零售链条上,和记黄埔的屈臣氏门店遍布高街,超市货架上日用品齐全。基础设施也没落下,2011年参与M25高速公路扩建,缓解伦敦拥堵。2024年上半年,长江基建在伦敦二次上市,集团又加码房地产和港口收购。总投资超500亿英镑,这些板块串联起来,覆盖英国人从早到晚的方方面面。 你想想,英国人早上起床,电灯一开,是UK Power Networks的电网在供。出门坐地铁或开车上M25,基础设施投资在兜底。手机导航找路,3 UK或O2的信号在传。午饭买菜,屈臣氏超市在等。货物从费利克斯托港卸下,供应链全靠港口转。晚上回家,水电气暖呼呼的,全是这些公用事业在管。难怪有人调侃,英国老百姓一天到晚都在给李嘉诚“打工”。这布局不光赚了钱,还带动当地就业和技术升级。2023年,英国资产贡献利润约3亿英镑,家族分红超10亿英镑。 这事儿搁中国企业家眼里,是个好样本。李嘉诚的路子,抓住了全球化红利。九十年代起,他就用英资底子反哺海外,体现了中国资本走出去的智慧。英国需要资金,中国企业有实力,双方一拍即合。港口提升了贸易效率,能源稳定了民生,通信拉动了数字经济。过去十年,中英经贸额翻了好几倍,李嘉诚的布局就是活例子。不是单方面捞钱,而是互利共赢。英国基础设施老化得补,中国企业正好输出技术和资金。这不就是“一带一路”精神的海外版吗?开放合作,大家都有份儿。 当然,海外投资也有讲究。英国政府加强审查,外资在关键领域得合规。李嘉诚的团队一直低调推进,避开敏感点。2024年长江基建二次上市,就是为了更好融入本地市场。长远看,这些资产会优化调整,投向绿色能源和5G。譬如,电网加码可再生电力,港口推智能物流。中国企业学着点,坚持实业为本,就能站稳脚跟。全球化时代,谁抓得准脉络,谁就赢在起跑线。 李嘉诚这海外金库,建了三十多年,从港口起步,到全产业链覆盖。收益稳定在几十亿英镑级别,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步步为营。搁我们中国话说,这叫“稳扎稳打”。英国人受益,基础设施升级;李嘉诚赚盆满钵满,家族财富稳固。两边都好,这才是真合作。

0 阅读:0
丽旭夜谈娱乐啊

丽旭夜谈娱乐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