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愿军飞行员刘玉堤在返航途中,无意间发现,自己身下竟有一群黑压压的敌

代天谈历史 2025-11-26 16:45:29

1951年,志愿军飞行员刘玉堤在返航途中,无意间发现,自己身下竟有一群黑压压的敌机,足有六七十架!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空军成立于1950年底,第一支作战部队组建时间短,飞行员平均操作米格-15的时间不足六十小时。美军第五航空队则每日出动数百架次,对志愿军补给线进行破坏,铁路桥梁多次被炸。1951年11月23日,刘玉堤担任空3师7团1大队大队长,执行拦截任务后独自返航,发现下方五六十架F-84战斗轰炸机分层待命。这些敌机挂载火箭弹和炸弹,准备轰炸志愿军阵地。刘玉堤的飞机已接近油量警戒线,弹药有限,却选择不立即脱离,而是评估形势,利用米格机的性能寻找机会。敌机群由二战老兵驾驶,平均飞行经验超过一千八百小时,志愿军空军在装备和训练上处于劣势。 志愿军空军入朝作战初期,面对美军空中优势,主要任务是保护补给线和地面部队。美军实施“绞杀战”,针对清川江等区域反复轰炸,志愿军防空力量有限,只能依靠少量米格机进行阻击。刘玉堤在返航途中遭遇敌大机群,敌机采用梯队战术,外围有警戒机巡弋。他通过无线电发出警报,但由于单机作战,需独立应对。米格-15的喷气引擎提供速度优势,美军F-84虽数量多,但协调性差。刘玉堤利用云层掩护,下降高度,从盲区发起攻击,扰乱敌阵型。敌机群散开后,他锁定尾部目标,击穿油箱导致一架碎裂。另一架敌机发动机被击中,飞行员弹射逃生。整个过程,志愿军空军强调战术灵活性,避免硬拼。 人民空军成立早期,飞行员从陆军转入,训练周期短,但通过实战积累经验。刘玉堤1938年加入八路军,抗日战争中参与黄土岭战斗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进入航空学校,1948年毕业后担任教员。新中国成立后,他调入空军第4混成旅,1951年任大队长。抗美援朝中,志愿军空军基地设在安东浪头机场,飞行员需适应喷气机操作。美军飞行员多为老手,志愿军则靠胆识弥补。刘玉堤在这次空战中,击落四架F-84,刷新单日个人战绩记录。敌机多次低空逃窜,利用地形摆脱,但米格机的机动性占优。志愿军空军推广“一域多层四四制”战术,源于此类实战经验。美军损失后,轰炸计划受阻,志愿军补给线得到暂时保护。 抗美援朝空战中,志愿军空军总计击落敌机数百架,自身损失也大。美军凭借数量和技术优势,经常出动大编队,志愿军则以小队拦截。刘玉堤的战绩突出,到1952年1月,总击落六架,击伤两架。朝鲜授予二级国旗勋章,绶带四道金杠标志单日四次击落。志愿军空军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还获特等功。美军飞行员经验丰富,但面对突发袭击,阵型易乱,导致被逐个击破。志愿军飞行员在劣势下,注重高度和速度运用,避免陷入包围。1951年,类似空战频发,志愿军逐步掌握主动。美军“绞杀战”虽破坏严重,但志愿军通过修复桥梁和转移运输,坚持后勤保障。空军发展中,此类战例成为训练教材。 战后,刘玉堤继续在空军任职,1953年任指挥员训练班团长,培养新飞行员。1955年获中校军衔,1956年升空9师副师长。1958年,在国土防空中击伤国民党空军侦察机。1959年任师长,被评为标兵,1963年晋升上校。1965年起任空7军副军长、军长,指挥多次防空作战,击落入侵飞机五架。1975年,任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参与1981年华北大演习。1987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空军司令员,推动歼-8Ⅱ型飞机改进,审核飞行规范。1988年获空军中将军衔。空军现代化进程中,这些工作提升了装备水平。1990年离休后,加入老英雄报告团,传授经验。空军从喷气机时代起步,逐步引入先进型号。

0 阅读:0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