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同学在初中毕业时恰逢部队来学校选拔飞行员,虽然头部有明显疤痕、学校认为他没有希望而未将其列入参选名单,但他得知后坚决要求参加选拔;经过几轮体检,全校几十名候选人中只剩下他一人未被淘汰,随后又经过严格的体能测试和心理评估。他的坚持和毅力感动了选拔官,最终被录取为飞行员学员。进入飞行学院后,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要学习复杂的理论知识,还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每天清晨五点他就起床跑步锻炼身体素质,晚上则熬夜复习航空理论直到深夜。 初中毕业那年夏天,学校公告栏贴了飞行员选拔通知。 红底黑字的表格里,没有他的名字——班主任说,额角那道两厘米的疤痕,是体检第一关的“死刑判决”。 他攥着体检表站在选拔办公室门口时,走廊的风把公告栏的纸吹得哗啦响,像在替他喊“让我试试”。 第一轮视力检查,医生指着E字表最下行,他眯着眼报出方向,疤痕在额角微微发红。 第二轮外科检查,他主动掀起刘海,“这是小时候爬树摔的,骨头没事”。 全校三十多个候选人陆续离场,最后只剩他的体检表还摊在桌上,边角被汗水浸出褶皱。 为什么非要揪着一个“没希望”的机会不放? 他后来在日记里写:“那天抬头看见天上的飞机,觉得它在等我。” 选拔官翻完他的心理评估表,突然问:“明天能五点起吗?”——他以为是体能测试,用力点头,却听见那句“欢迎加入,飞行员学员”。 进入飞行学院的第一个清晨,他摸着床头的体能计划表,上面密密麻麻写着“5:00晨跑5公里”“19:00航空理论课”“22:00模拟机训练”,窗外的星星还没完全落下去,像他当年望着飞机时的眼睛。 后来才知道,体检标准里“明显疤痕”指的是影响功能的损伤,而他的疤痕下,藏着比皮肤更硬的东西——不肯被定义的犟劲。 每天五点的操场,他的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从踉跄跑到能跟上队伍。 深夜的自习室,他在笔记本上画满航线图,铅笔尖戳破纸页时,总能想起公告栏那空白的格子。 三个月后的开学典礼,他穿着蓝色飞行服站在队列里,疤痕被帽檐遮住,露出的眼睛亮得像刚校准的仪表盘。 现在他的飞行日志里,第一页写着“所有‘不可能’,都从‘让我试试’开始”。 别让别人的“判决”,挡住你抬头看天的目光。 当年那道摔出来的疤痕,后来成了他飞行服上最特别的“勋章”——毕竟,能把“死刑判决”改成“录取通知”的人,早把天空当成了新的爬树场
果不其然。最近那场国际场合的握手戏,看得人血压都上来了——有人伸着手僵在半空6
【8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