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梦了!真打起来根本没有撤侨这回事。想让中国军舰开进东京湾接人?在日本自卫队眼里,那就是标准的入侵舰队。到时候封锁线一拉,导弹一架,滞留日本的人就是瓮中之鳖,谁也救不了你。 撤侨,不是战争的前奏,恰恰相反,它是为了避免战争、在和平的缝隙里抢时间救人。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福岛核泄漏,人心惶惶。当时在日本的中国公民超过三万人,大部分集中在关东地区,离震中不远。那会儿,国际航班大面积取消,交通瘫痪。咱们是怎么做的?没有派一艘军舰靠近横须贺,更没提什么“军事介入”。 外交部协调国航、东航紧急增派包机,同时联系多家邮轮公司,租用“歌诗达号”这样的民用船只,分批把人接回来。整个过程,靠的是外交沟通、商业运力和精准的人员登记。军舰?那时候正停在东海外海待命,连靠近日本领海都没敢轻举妄动——为什么?就怕被误判。 你想想,东京湾是什么地方?不是利比亚的班加西,也不是也门的亚丁港。那是日本的“心脏地带”,横须贺基地里常年停着美军第七舰队的航母,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出云”级准航母也驻扎在此。周边岛屿上,岸基反舰导弹阵地一个接一个,雷达全天候扫描。你一艘中国军舰突然往里闯,别说靠近码头了,刚过宫古海峡,人家的F-35B就可能升空拦截。在对方眼里,这哪是“撤侨”?这就是赤裸裸的军事挑衅。 过去几十年,咱们的撤侨行动,核心逻辑从来不是“硬闯”,而是“巧走”。2015年也门撤侨,海军临沂舰确实出动了,但它是在亚丁港局势混乱、政府军和胡塞武装交火的间隙,通过与各方事先沟通好的安全窗口,快速完成登船。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干净利落。利比亚那次更典型,大部分人员是通过陆路转移到突尼斯边境,再由包机接回。军舰在外海接应,但绝不深入内陆冲突区。 为什么?因为一旦涉及主权国家的核心区域,尤其是潜在对手的军事要地,任何军事行动都可能被解读为战争行为。救人是目的,但不能因为救人,把整个国家拖入一场本可避免的全面冲突。这才是真正的“不添乱”。 可问题来了,如果真到了中日兵戎相见的那一天,那些因为工作、留学、婚姻等原因还留在日本的同胞,怎么办? 说实话,到那时候,情况会非常复杂。战争状态下,交战国有权对敌国侨民实施管制,这是国际法允许的。二战期间,美国就曾大规模拘禁日裔美国人;伊拉克战争时,也有不少外国公民被临时扣留。谁也不敢保证,冲突爆发后,普通人还能自由行动。更残酷的是,一旦进入全面战时状态,信息中断、交通断绝,你连人在哪儿都搞不清楚,怎么组织撤离? 所以,国家早就在用另一种方式提醒你。 你有没有注意过外交部发布的旅行提醒?“暂勿前往”“谨慎前往”“立即撤离”……这些看似平淡的字眼,其实是最高级别的预警信号。它不是在吓唬人,而是在给你留出反应的时间。可总有些人,觉得“我在日本好多年了”“我有日本绿卡”“我孩子在这儿上学”,把警告当耳边风。等到局势真恶化了,再想走,飞机没了,船停了,大使馆也联系不上,那就真的晚了。 别忘了,美日之间有安保条约,一旦有事,美军可能迅速接管前沿基地,整个日本列岛都会进入高度战备状态。那时候,别说平民撤退了,连大规模人员移动都可能被当成军事调动,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真正的“撤侨”,不是等炮声响起才开始的。它始于你看到外交部那条提醒时,决定订一张回国的机票。 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但这份责任,不是无限兜底。它建立在理性判断、外交空间和现实条件之上。指望战争打响后,军舰还能冲进敌国心脏接人,那是电影,不是现实。 我们当然希望和平,但不能把和平当成理所当然。多一分清醒,少一分侥幸,别把国家的底线当保险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