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洋的事情,还是要重视一下。在被我们点名后,他已经先后去了德国和荷兰!去了这两国后,沈伯洋每次都挑衅叫嚣,认为我们的通缉毫无压力! 被大陆点名涉嫌严重分裂国家罪行的沈伯洋,最近可谓是跳得欢实,甚至把被通缉当成了自己政治路演的流量密码,此前在德国联邦议院门口拍照打卡,摆出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架势,现在又传出11月20日要窜到荷兰去,还要拉着民进党另一位干将范云一起,跑去所谓的会议上接着兜售那一套分裂言论。 他非常清楚现在的司法态势:大陆公检法机关对他目前处于立案侦查和悬赏征集线索的阶段,他就是赌在彻底收网之前,还能打个时间差,利用这个窗口期疯狂刷存在感,作为那个搞所谓认知战、“黑熊学院”的幕后推手,沈伯洋太懂怎么包装自己了,在岛内他负责制造焦虑收割选票;到了海外,摇身一变就成了西方语境下的“受害者”,哪怕背着“台独”通缉犯的名头,也要把这份法律文书扭曲成自己在反华圈子里的“投名状”。 看看他挑的这几个落脚点,德国、荷兰,哪一个不是精挑细选?这些地方的一些右翼政客和激进机构,正愁没抓手来在地缘政治上恶心一下中国,他们一边舍不得中国的庞大市场,经济账算得比谁都精,一边又需要沈伯洋这种送上门的棋子来彰显所谓的“价值观外交”,这种互相利用的戏码再明显不过:欧洲某些人给他搭台递话筒,对别国的分裂行径高喊言论自由,对自己国内的类似苗头却捂得严严实实,双标玩得炉火纯青;而沈伯洋则借此向岛内展现自己“有靠山”,试图用国际舆论的泡沫来对冲法律的威慑。 但这恰恰是沈伯洋最严重的误判,他把大陆目前稳扎稳打的“立案侦查”当成了软弱可欺,甚至作为向同伙炫耀的资本,他似乎忘了,刑事追责讲究的是证据链的完整闭环,现在每一次在海外的高调挑衅,每一次在这个所谓“不惧通缉”的作秀中留下的公开影像和言论,其实都在为日后的审判席增加一份实打实的呈堂证供,从严惩处的法网正在织密,这不是情绪宣泄,而是国家意志的法治化进程,今天他在议会门口的摆拍越嚣张,未来在法律天平另一端的砝码就越重。 不管是此前的德国之行,还是接下来拉着范云的荷兰一战,本质上都是在给分裂路线强行续命,沈伯洋试图把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国际化”,拉着外部势力下水,妄图让这些人成为他的保护伞,这种操作或许能让部分“台独”分子产生一种只要抱紧大腿就能平安落地的错觉,甚至把他当成一个成功的“示范样板”,但这实际上是把台湾的安全空间进一步压缩,毕竟对于大部分欧洲国家而言,为了几个只会表演的跳梁小丑而去彻底牺牲对华关系,根本不符合其核心利益。 现在的“逍遥”,不过是透支未来的政治负资产,两岸实力的天平早就倾斜,外部势力今天能给他话筒,明天为了利益就能随时撤梯子,等到大陆方面的证据搜集完毕,真正启动雷霆手段之时,无论是引渡合作的压力还是外交层面的交涉,所谓的“避风港”瞬间就会变成死胡同。 沈伯洋现在的每一场闹剧,他以为是在向世界展示“勇气”,实际上不过是在用行动向世人证明:这些“台独”顽固分子,除了靠外部输血苟延残喘,已经没有任何独立的生存逻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