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以为中国不敢翻脸,他们知道中国需要巴基斯坦,更需要利益,那就是瓜达尔港和直通高速路,量定我们只有支持,而他们两边得利,开始玩平衡术了,中国不能把巴基斯坦打造太强大,不然后果严重,最好就是保持平衡。 2025 年 10 月,瓜达尔港的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深水港已投入运营六年,2024 年吞吐量突破 120 万标准箱,较五年前增长近十倍。 港口周边的自贸区里,中巴合资的家电组装厂正加紧生产,产品通过陆路运往巴基斯坦内陆,部分经港口出口至中东国家。 当地的物流数据显示,瓜达尔港已让巴基斯坦外贸运输时间平均缩短 14 天,运输成本降低 22%,这些变化实实在在惠及当地产业与民生。 交通基础设施的延伸让合作红利进一步扩散。 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总投资 67 亿美元的交通项目已建成 888 公里现代化公路和高速公路,另有 853 公里处于建设中。 喀喇昆仑公路的哈维连 - 塔科特段最为典型,这条公路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将巴基斯坦北部与中部连接起来。 过往需要两天的路程如今只需四小时,沿途的农产品能更快运抵市场,旅游业也随之兴起。 当地居民的就业数据显示,仅公路建设及后续维护就创造了超过三万个长期岗位,不少家庭通过参与工程摆脱贫困。 这些合作项目的推进,始终遵循平等协商的原则。 中国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优先雇佣当地员工,开展技能培训,累计已为巴基斯坦培养各类技术人才超五万人。 瓜达尔港的运营中,中巴双方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分享运营收益。 巴基斯坦方面在项目选址、建设标准等环节拥有充分话语权,确保项目符合本国发展需求。 中巴合作的领域早已超越基础设施。 2025 年 2 月,两国正式签署选拔训练巴基斯坦航天员的合作协议,开启载人航天领域的深度协作。 按计划,巴基斯坦航天员将在中国接受一年系统训练,未来几年内将与中国航天员一同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 这是中国首次为外国选拔训练航天员,标志着两国合作已延伸至高科技领域,展现出全方位合作的深度。 面对国际上的各种解读,两国官方立场始终明确。 5 月,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访华,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相关提问时表示,中巴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各领域合作密切,中方愿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加快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8 月,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再次强调,中巴互利友好合作惠及两国人民,助推各自国家现代化进程,成为发展中大国团结合作的典范。 合作带来的改变在巴基斯坦社会随处可见。 这些民生项目与基础设施建设相互配合,推动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民众切实感受到合作的价值。 中巴关系的发展,从来不是基于单方面的 “需要”,而是源于共同的发展诉求与战略共识。 中国通过合作拓展了对外交流的通道,巴基斯坦借助协作加快了现代化进程,这种共赢格局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巩固。 从港口到公路,从能源到航天,中巴合作的脉络持续延伸。这些合作项目不只是工程的建设,更是友谊的积淀与信任的深化。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巴两国用实际行动证明,发展中大国可以通过团结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这种关系不是短期利益的交换,而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战略协作。 随着更多合作项目的落地,两国将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巴基斯坦以为中国不敢翻脸,他们知道中国需要巴基斯坦,更需要利益,那就是瓜达尔港和
文人学社
2025-10-11 10:59: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