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国画大师徐悲鸿在香港花1万元外加自己的7幅画作,买下了一幅陈旧发黄,

趣史小研究 2025-10-13 11:42:51

1937年,国画大师徐悲鸿在香港花1万元外加自己的7幅画作,买下了一幅陈旧发黄,没有落款,不知朝代的画。后来,日军空袭昆明,被徐悲鸿视若珍宝的画作不幸被盗! 这事儿得从1937年的香港说起。那年春天,徐悲鸿应邀去香港办画展。可他没想到,这次香港之行,会让他撞见一生的“劫”。 经作家许地山介绍,他去了一位德国籍的马丁夫人家。这位夫人的父亲曾是驻华外交官,在中国几十年,收藏了不少好东西。现在,马丁夫人打算出手一部分。 一箱箱字画打开,他看得仔细,却一直没吱声。直到第三个箱子打开,一幅长卷慢慢展开,那画,没名字,没落款,连个历代皇帝、收藏家的印章都没有。 可就在这画展开的一瞬间,徐悲鸿的眼睛“噌”地就亮了,几乎是喊出来的:“我就要这一幅!” 画上描绘的是道教众神去朝拜天尊的景象,浩浩荡荡87位神仙,每个人物都画得神采飞扬,那线条,刚劲里带着飘逸,你盯着看,仿佛能听到仙乐,感觉到衣带当风。徐悲鸿当场就断定,这画风,这气韵,绝对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的手笔! 马丁夫人也是个明白人,一看徐悲鸿这架势,立马就懂了,这画不简单。最后,双方火速成交。徐悲鸿掏光了身上带的一万块大洋,又把自己精心创作的7幅画作也搭了进去。在当时,一万大洋能在北平买个顶配的大四合院了。可徐悲鸿,眼睛都没眨一下。 画一到手,香港的画展也顾不上了,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好几天,天天就干一件事,看画。他给这幅无名画卷起了个名字,《八十七神仙卷》。他专门刻了一方“悲鸿生命”的印章,郑重地盖在了画卷的开头。 为了进一步确认,他回到内地后,请来了当时最顶级的两位“大神”,张大千和谢稚柳。 张大千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分析,说宋代也有一幅构图相似的《朝元仙杖图》,但无论是线条的气势,还是人物的神韵,《八十七神仙卷》都明显高出一大截,更像是唐代的风格。结论就是,这幅画,即便不是吴道子亲笔,也绝对是他那个时代最顶级的作品。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份“生命之爱”,很快就将迎来一场生死考验。而这场考验,发生在最不该发生的时候——国难当头。 1942年,徐悲鸿带着他的画,来到了昆明。他不是来避难的,他是来办劳军画展,为前线的将士和牺牲的烈士家属筹款。 画展门票收入第一天就高达10万元,徐悲鸿分文不取,全部捐出。他是在用自己的画笔,为这个苦难的国家尽一份力。 悲剧就发生在5月10日。那天,空袭警报又响了,徐悲鸿和大家一起匆忙躲进了防空洞。等警报解除,他回到云南大学的办公室时,整个人都傻了,门被撬了,箱子也开了。他视若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连同其他三十多幅画,全没了。 那一刻,对徐悲鸿来说,比炸弹落在身边还可怕。 丢画的事儿惊动了云南省政府,立刻下令破案,可兵荒马乱的年代,哪那么容易?徐悲鸿急得三天三夜没合眼,吃不下饭,血压急剧升高,一下子就病倒了。 这一病,就是两年。 转机出现在1944年。当时徐悲鸿已经辗转到了重庆,一天,他收到一封来自成都的信。写信人是他过去在中央大学教过的一个女学生,叫卢荫寰。 卢荫寰说,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朋友的朋友家里,看到了老师丢失的《八十七神仙卷》! 这封信,就像是黑暗中的一道光。徐悲鸿激动得不行,但很快冷静下来。他知道,不能声张,万一对方把画毁了,那就彻底完了。他拜托一位在新加坡认识的朋友去成都,嘱咐他先和持画的人交上朋友,想办法用钱把画买回来。 很快,消息传来:画是真的,对方也愿意卖,但开出了一个天价,20万银元,外加徐悲鸿的20幅画。 徐悲鸿想都没想,一口答应。为了赎回他的“命”,他什么都愿意。 终于,那幅让他魂牵梦绕的画,重新回到了他的手中。 当他再次展开画卷时,双手都在颤抖。画还是那幅画,87位神仙依旧安详飘逸。只是,画卷开头,那方他亲手盖上的“悲鸿生命”印章,和他写的题跋,已经被割掉了。 徐悲鸿没有去追究小偷是谁,也没有去报警。据说,后来他才知道,那个帮忙赎画的朋友可能从中设了个局,自己骗了钱。但徐悲鸿也只是说,只要画回来了就好。在他心里,国宝的安全,远比个人的恩怨和金钱重要得多。 这之后,《八十七神仙卷》再也没有离开过徐悲鸿。他带着它,走过了战乱,迎来了新生。 1953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徐悲鸿因为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去世。就在他去世的当天,夫人廖静文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遵照丈夫的遗愿,将徐悲鸿留下的1000多件自己的作品,1000多件他一生收藏的珍贵字画,包括这幅《八十七神仙卷》,以及上万册图书资料,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这就是一个艺术家对艺术最深沉的爱。他倾尽家财,两次“买”下这幅画,用生命去守护它,最终,又将它还给了它真正的归属——所有热爱这片土地和文化的人民。 如今,这幅凝聚了徐悲鸿心血的《八十七神仙卷》静静地躺在北京的徐悲鸿纪念馆里,成为镇馆之宝。

0 阅读:40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