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于找到了反击中国的王牌?美国财长贝森特最近不停的暗示,中国既然可以管制稀土出口,那么中国也有几十万留学生在美国。言下之意就是你们管制稀土,我们就可以拿留学生开刀。 中国稀土管制的出台,始终基于合规与安全的考量。 2025 年 10 月实施的新规,针对纯度 99.9% 以上、直径超 3 毫米的工业级人造钻石等物项,要求企业提交最终用户证明与用途说明,审核通过方可出口。 管控目的是防止材料流入敏感领域,维护全球产业链安全,并非针对正常经贸合作。 中国占据全球 90% 的工业级人造钻石产能,却从未滥用这种优势,反而通过精准施策为合规企业保留合作空间,这与国际通行的出口管制规则完全一致。 在美中国留学生的存在,早已超越简单的 “人员流动” 范畴。 2024—2025 学年,在美中国留学生总数达 28.3 万人,其中 62% 就读于 STEM 领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 这些学生参与的芯片研发、新能源技术等项目,为美国高校科研注入活力,仅斯坦福大学某实验室,中国留学生参与的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研究就推动相关技术突破。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每年为美国贡献超 150 亿美元经济收入,支撑高校运营与当地就业,这种双向受益的交流模式,是中美人文合作的重要成果。 将留学生与稀土管制捆绑的想法,忽视了产业与人文的本质差异。 稀土产业的管控基于物质资源的合规使用,有明确的法律框架与技术标准;留学生交流则基于个人发展与知识共享,依赖开放包容的环境。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2025 年报告指出,若失去中国稀土供应,美国高端芯片产能将下降 35%,而若限制中国留学生,美国高校 STEM 领域科研进度可能延缓 18%。 两种影响看似都关乎利益,实则前者可通过产业链调整缓解,后者对人文交流的伤害却难以修复。 国际社会对这种关联的态度高度一致。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联合发表声明,强调留学生是 “知识创新的催化剂”,任何将其政治化的行为都会损害美国自身竞争力。 欧洲半导体协会也指出,稀土管制与留学生政策分属不同领域,混淆两者只会破坏全球合作氛围。 这些声音印证了一个共识:关键材料的管控应遵循规则,人文交流的纽带更需精心呵护,二者不应被错误捆绑。 美国本土的产业需求也在弱化这种 “捆绑” 的可行性。 高通、英特尔等企业每年从中国进口 8000 万克拉工业级人造钻石,用于 7 纳米及以下制程芯片散热部件,若供应中断,生产线可能停工。 这些企业同时依赖中国留学生参与的技术研发,某芯片设计公司负责人坦言,团队中 30% 的核心算法开发者是中国留学生,失去他们将导致项目停滞。 这种产业与人才的双重依赖,让所谓 “拿留学生开刀” 的想法缺乏现实基础。 中国在留学生问题上的立场始终清晰。 中方多次敦促美方保障中国留学生合法权益,反对将学术交流政治化。 2025 年 5 月,针对部分学生签证延误问题,中国外交部通过双边渠道推动美方优化流程,最终使 1200 余名学生顺利获签。 中方的努力不是为了 “对抗”,而是为了维护正常的人文交流秩序,让留学生成为中美相互理解的桥梁,而非博弈的工具。 留学生群体自身的贡献也在持续显现。 许多中国留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科技企业,参与的 5G 基站射频技术、自动驾驶传感器研发等项目,推动美国相关产业保持竞争力。 同时,他们带回的先进理念与技术,也为中国产业升级提供助力,形成 “双向赋能” 的良性循环。这种跨越国界的知识共享,正是全球化时代的应有之义。 将稀土管制与留学生捆绑的暗示,显然偏离了合作共赢的轨道。 稀土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规则支撑,留学生交流的延续需要开放氛围,两者都不应成为博弈的筹码。 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更应正视产业协作的价值、人文交流的意义,让稀土在合规框架下支撑工业发展,让留学生在开放环境中传递理解,这才是符合双方利益、顺应时代趋势的正确选择。
美国又出来放话了!眼看我们的稀土管制政策没有任何松动,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又把矛头
【7评论】【14点赞】
江湖
赶不赶关我们什么事,能留学的都是富人子女,他们只是出去混个文凭有什么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