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感觉自己也挺冤的,为什么?2021年,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以6300万英镑收购英国晶圆厂NWF 这几年,欧洲国家动不动就拿“国家安全”说事儿,挡住中国企业的并购脚步,英国意大利都这么干了,荷兰看着却只能干瞪眼。明明自家半导体产业这么核心,ASML那可是全球光刻机老大,结果荷兰企业被美国一压,就得跟着限制对华出口,订单掉一大截,生意直线下滑。别人家能直接叫停外资收购保住自家工厂,荷兰这儿呢?被逼着自断臂膀,还得挨骂不合作。尤其是2021年那桩收购英国NWF晶圆厂的案子,表面上看是英国的家务事,实际上戳中了荷兰的痛点,让人觉得这规则玩得太不公平。 2021年7月5日,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以6300万英镑的价格拿下英国威尔士纽波特的NWF晶圆厂,这家厂是英国最大的硅晶圆生产商,年产能上万片,主要做功率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安世当时已经是全球离散器件巨头,收购后计划注入资金扩产,保持本地就业,还承诺不转移核心技术。交易完成时,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安世持股100%,NWF的14%股份也从之前的合资变成全资。英国那边起初没太大动静,审查期过了就放行。可谁知2022年11月16日,英国商务能源与产业战略部突然出手,用刚实施的国家安全与投资法叫停,要求安世剥离至少86%的股份,只留14%。理由是担心关键芯片供应链被外资控制,尤其是安世背后是中国闻泰,可能会影响英国的半导体自主性。这是英国首次用这部法律 retrospective 审查已完成的交易,直接把收购推倒重来。安世不服,上诉到高等法院,但2023年3月法院驳回,维持原判。最终2023年11月,NWF以1.77亿美元转手给美国Vishay的子公司,英国政府还补贴了部分资金,确保工厂留在本地。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窝火,英国脱欧后急着证明自己是可靠盟友,半导体又关乎军民两用技术,直接就下狠手。转头看意大利,玩法更直白。2015年中化集团通过ChemChina收购倍耐力37%的股份,这家轮胎巨头不光卖橡胶,还搞智能轮胎和传感器,属于战略资产。2023年,意大利政府激活“黄金权力”规则,就是那套能限制外资对关键企业控制权的法律,审查中化持股的影响。结果2025年4月29日,倍耐力董事会投票通过声明,中企丧失控制权,治理结构大改,意大利本土势力重掌董事会。9月29日,政府又驳回了针对中化子公司CNRC的行政调查,说没违反黄金权力条款,但紧张氛围没散,Sinochem还在和意大利谈股比调整,出售股份都成了选项。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后,国内政治压力山大,用这招表忠心,顺带护住自家产业。英国意大利这么一比,俩国家都用本土法律直接堵住中企路径,没人指责它们歧视。 荷兰呢?情况完全不一样。它是欧盟成员,得守欧盟规范,但半导体产业太依赖全球贸易,阿斯麦那家企业全球唯一能做EUV光刻机,占了荷兰高科技出口的大头。2022年起,美国国务院不断施压荷兰跟进芯片限制,荷兰外交部起初还想平衡,说要在国家安全和贸易自由间找点空间。可架不住一轮轮谈判,2023年3月,海牙政府点头同意首批出口管制,针对DUV和EUV设备。2023年9月,又扩展到更多类型,ASML的NXT:2050i和NXT:2100i系统许可证部分撤销,当年对华出货直接少了好几亿欧元。2024年1月,荷兰再推新规,从4月起覆盖成熟制程设备,ASML预计全年收入挤在300亿到350亿欧元区间,中国市场占比从高点滑到20%。2025年1月17日,政府公布数据,排除ASML对华销售的数十亿欧元从敏感出口统计里,免得数字太刺眼。 数据摆这儿,荷兰的损失实打实。荷兰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对华出口总额180亿欧元,其中芯片设备占近40%,半导体制造机械出口达250亿欧元,一半流向中国和台湾地区。2024年前11个月,机械出口到中国11.7亿欧元,比前一年涨了点,但高端货被管制后,整体订单簿薄了不少。ASML自己报告,中国销售下滑近20%,2025年市值蒸发1300亿欧元,股价从高点跌了三成。荷兰企业夹在中间,帮美国断供应链,丢了真金白银的生意;不帮呢,又被贴上不听话的标签。欧盟现在越来越像美国的延伸,合作喊得响,最后总变选边站队。荷兰太依赖开放贸易,去年对华出口占总出口9%,一有风吹草动,工厂闲置,工人轮班减半。 说白了,荷兰这“冤”来得太真实。它一直按规矩玩,尊重市场开放,结果规则是别人定的,谁产业大谁声音响。十年前,荷兰还觉得贸易自由是王道,现在开始问,这规则到底谁说了算?美国新一轮芯片限制又在路上,连低端制程都要管,荷兰企业进退维谷。全球供应链本该是共赢,现在断在信任上。荷兰不想当坏人,也不想成炮灰,可现实就逼着它选。牌局早换了,它喊冤,其实是怕以后更惨。这事儿搁谁都得吐槽一句,玩不起就别玩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