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泻不是二选一:古人用药的辩证心法如果是从体外侵入的病邪,比如常见的风寒、风热,

美倩谈健康 2025-10-27 21:47:38

补泻不是二选一:古人用药的辩证心法

如果是从体外侵入的病邪,比如常见的风寒、风热,治疗本应侧重清除病邪,不该盲目进补。

但有些人体质本就虚弱,元气不足,即便用了驱散外邪的药,身体也没力气推动药效发挥,导致病邪无法顺利排出。

所以古代治疗外感的方剂里,像能解表散寒的参苏饮、败毒散,能调和少阳的小柴胡汤等都会在药方里加入人参。目的就是用它来辅助正气,让身体有足够的“力量”带领药物驱散病邪,这就是“以泻为主、泻中带补”的思路。

而像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这类从身体内部引发的病症,治疗本应侧重补益,不该随意用泻药。

但有时体内会潜伏着轻微的病邪(比如痰湿、积滞),这时若只单纯进补,反而会让病邪被困在体内,加重身体的阻碍。

所以古代治疗内伤的方剂中,像针对阴虚的六味地黄丸,脾胃气虚的四君子汤这类方子,在补的同时,都会酌情加入一点具有疏导作用的成分(即补中参泻)。

像补中益气汤这类方剂,更是直接做到了补益与清泻(或疏导)同时使用——先把体内的小病灶、阻滞清除掉,后续补品的功效才能更好地被身体吸收,这就是在补益为主的方剂里,都包含着清泻(或疏导)思路的道理。

0 阅读:7
美倩谈健康

美倩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