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号,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建成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这意味着中国是现阶段全球唯一全面掌握并实践了从设计、建造到运行全链条技术的国家。
熔盐堆用的核燃料不是常见的铀,而是钍(tu)。钍本身不能直接发电,但它在反应堆里“吸收”中子后,会变身为一种高效的新燃料——铀-233。
我们是稀土大国,而钍通常是稀土开采的伴生品,过去常被视为废料。我国钍资源储量丰富,预估超过30万吨,位居世界前列。这项技术成功将让我们摆脱对进口铀资源的依赖,把潜在的“资源包袱”转化为巨大的“能源财富”,将我国储量丰富的钍变成了可用的核燃料。
而且利用钍这个资源有很多好处,它工作在常压下,没有传统核电站高压容器爆炸的风险,也不需要大量的水来冷却,依靠熔盐自身循环就能把热量带走,因此可以建在缺水的内陆甚至沙漠(以前核电站都是傍海而居的),除此之外,也没有核废水。
该实验堆的关键核心设备实现了100%国产化,整体国产化率超过90%,供应链完全自主可控,冲破了耐腐蚀材料、核石墨、熔盐泵阀等一系列“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