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荐读:流行观点是毒药

明矾笑应心 2024-06-13 07:20:33

○姬中宪

●上学的时候,一直听老师讲一句话:"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很多学校把这句话挂在墙上,奉若真理。

现在看来,这观点虽然很励志,但如果不加分辨地执行,搞不好也会走火入魔。事实上,被这份"成功配方"成功误导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不知道的是,"汗水"和"灵感"的重要系数,从来不是靠量化的百分比来衡量的,99%并不比1%更大、更重要,1%也意味着缺一不可、一票否决,两者是不可替代的,没有这1%的灵感和天赋,99%的汗水也等于零。

●我刚工作的时候,流行的是"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

这个故事成功地忽悠了一代中国人,让我们质疑自己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让我们感叹房价还不够高,还应该更高,才对得起我们的国际大都市地位。后来,房价果然高了,我们成了房奴,这才陆续醒过来:原来那只是一则故事,故事的背后是营销,是官商四手联弹,为我们演奏的一个催眠曲、幻想曲。

●有一年,家里老人传授我一条真理:"早晨吃姜赛参汤,晚上吃姜赛砒霜。"

老人深信这句话,还托我用电脑打印了,贴在她家厨房墙上,以示警告。我暗想,过年的时候,我应该把这两句话写成对联贴在她家门口,横批"早吃早好"。可是,还没等到过年,老人又告诉我,说专家辟谣了,晚上能吃姜,只是不如早晨吃姜效果好,而且也因人而异。可怜我刚刚努力戒掉晚上吃姜的习惯,现在是不是要再改回去?我决定还是等一等,因为过几天专家可能还要辟谣。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句流行观点了吧。

人生明明是一场长跑,非要搞成百米冲刺,在前一百米决出胜负;人生甚至根本不是一场跑步比赛,偏要划出跑道,只问输赢。这句话坑害了几代中国孩子,至今仍大有市场。它取消了中国人的童年,让家长间的"军备竞赛"层层升级,究其动机,仅仅是为了养肥几家学校和培训机构。这是商家和专家勾兑出的弥天大谎,却能如此深入人心,不能不让人佩服流行的威力。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多么漂亮的句子,多么蛮横的逻辑!

但是,我想在这句话后面再补充两句: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都是小问题,而真正的大问题,都是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使能用钱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还会变本加厉地再出问题,解决一个又引发两个,直到花光你所有的钱﹣﹣还是没解决。这个漂亮的观点,不过是"唯 GDP 论"的民间版本,不值一驳。

●"婚姻需要经营。"女人们几乎张口就会说。

毫不避讳地讲,我反感这句话,就像我反感网上所有打着小 S 名义传播的那些女人经一样,什么"女人要有心计","不会化妆的女人没前途",这些在闺蜜间公开流传的"悄悄话",背后逻辑惊人地一致:以商业规则揣摩婚姻,以功利目标订制家庭。

问题是,女人们真的能从这些话中受益吗?殊不知,婚姻不幸的根源,恰恰是有些女人太会"经营",把相亲对象当客户,把爱情当交易,把青春、婚姻与前途捆绑。

接下来有了孩子,亲朋好友们立刻又搬出另一套观点,"男孩穷养女孩富养"。

这句话流传久远,但现在,这观点被迅速物质化、庸俗化。富养出来的女孩,眼界确实高了,不会轻易被两块糖哄骗了,却转身用姿色套现,将"富养"演变成"包养",拿乳房换住房。究其根源,是我们对"富"的理解太狭隘,我们终究是一群精神上的赤贫者。

●流行观点像流行性感冒,总有中招的一天。完全拒绝不现实,会显得太不合群。有一个办法:把流行观点当作流行歌曲,听过就算,实在

忍不住,哼哼两句也无妨,只要别当真;骨子里,对所有流行的东西持警惕态度,流行观点袭来,要学“微信”精神微微相信,万不可全信。

【牟大裕荐自《我仍然没

有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0 阅读:2

明矾笑应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