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粤港澳海洋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

广州交通电台 2024-06-29 01:00:34

2024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2024年粤港澳海洋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论坛今日(6月28日)在深圳举行。本次论坛由广东省科协、省生态环境厅指导,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主办。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聚焦高端绿色,加速蓝色崛起。论坛邀请国内及港澳知名专家学者就推进粤港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绿色发展等领域做主旨报告、学术交流。

海洋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污染再次成为本次论坛关注的热点。微塑料指直径小于5 mm 的塑料颗粒。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徐向荣在题为《环境微塑料生态风险评估的研究挑战》的主旨演讲中提到,环境中微纳塑料广泛存在对各级生物体造成潜在生态风险。伴随食物网的物质和能量传递过程,微塑料传递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目前已经发现有1277种海洋生物存在摄食(微纳)塑料行为。微塑料等有毒物质会通过“吸收-分布累积-代谢-排泄”过程对生物造成损伤甚至死亡。海洋微塑料污染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

徐向荣表示,将环境监测数据和生物暴露信息联系起来,在未来微塑料研究中建立从不同环境相收集数据之间因果关系的重要性,在暴露科学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曾永平在《微塑料从陆地到深海的迁移与归趋》主旨报告中提到,河流输入是微塑料进入海洋的重要途径,塑料从河流进入海洋后可在海水表面漂浮约2.4年。经估算,约21万吨微塑料沉积在北冰洋的沉积物中,而且以每年约3%的增长速度持续增长。

南方科技大学郑焰教授在题为《陆海过渡环境与生态科学》主旨报告中提到,在过去50年间,全球低氧海域的面积持续增长。郑教授同时提出对此研究的三大难点及其进展。陆海物质交换定量难,但实现了入海河流氮通量的高时间分辨率模拟的突破,在国际上首创了具有全球泛化能力的日尺度河流入海氮通量深度学习模型。微生物演化快、适应人类活动影响机制不明。但拓展了eDNA在真核生物多样性、病原体的应用,建立了适用于陆海过渡带生物多样性及病原体研究的生物信息学方法。

通讯员科记协报道。

0 阅读:2